第五百三十一章 风口浪尖(下)(2/3)

的!若是任由他李守汉独享,这千百年来文人优势何在?岂不是令圣人恸哭于九泉?

今日之议,便是朝廷中枢也要开始夺回舆论阵地。

在这场内阁会议之前,文官们已经给崇祯皇帝描述了一番血淋漓的景象了:“主弱臣强,此乃乱国之兆!”“今日君臣固然相得,但是若是日后宁远伯部下有人打算做那从龙之臣,将黄袍披上宁远伯身上呢?!”

这话,顿时刺中了崇祯皇帝心中最黑暗、最不愿意面对的一个死穴。

老赵家的江山是黄袍加身来的,可是他老朱家为了这一片花花世界,不也是叔叔从侄子手中硬抢走了?难道说朱标对朱棣不好吗?可是,在皇位、权力面前,亲情也只能是一张擦了屁股的草纸而已。

在皇权面前,崇祯很是果断的拿出了当年对付魏忠贤、袁崇焕的决心和魄力。

报纸这种东西相比较军队而言,要简单得多,既然军队不是一时半会可以练成,报纸却是可以很快问世。

而且朝廷开办报纸也很有优势,舜天时报、江南时报那种乱七章?比起江南时报以落地秀才不第童生为主要构成的写手和访员班底来,朝中的翰林们表示都是一群战五渣。

不过,今日之事,除了议定办报夺回舆论阵地之外,更有一件很具体很要命的事情要议出个结果来。

办报容易,写文章更是一件和吃饭喝水一样简单的事情。但是,如何刊印发行,钱粮如何出,是不是要给作者一些润笔,也是题中应用之义。

暖阁之中的几位大人,内阁首辅周延儒,吏部尚书郑三俊,户部尚书倪元璐是眉头皱成一个川字,“舜天时报等报,文章虽然俚俗不堪,但是纸张之光洁,印刷之精美,更以出刊迅速而闻名。若是仍旧以出邸报之法,只怕,。。。。”

话说的很明白了,我们如果不解决印刷问题,就算是办了报纸,只怕也是无济于事,你的东西十几天才更新一次,人家的东西几天便出一版,如何能够比拟?

刑部尚书刘泽深、工部尚书苑景文只是垂头看着自己鞋子,不参于他们的这番议论。

他们管的是偏冷部门。此时刑部尚书不说,工部尚书也不是嘉靖朝严嵩父子当位,工部肥得流油的时候,朝中财政空虚,又上哪里去找钱粮兴大工?工部最近最大的工程便是修建从天津到北京沿着潮白河水系疏浚河道,沿途平整硬化道路,就这点事情,还是和兵部等衙门打破头抢夺来的蛋糕。没有事情做,便没有发言权,内阁中很少他们说话的份。礼部尚书傅淑训更是一块鸡肋。早就想告老还乡,更兼年老体弱,坐在椅上似要睡着了。

都察院左都御史李邦华,李邦华算是一个清流中人。历史上李自成攻陷京师后。便作绝命诗曰:“堂堂丈夫兮圣贤为徒。忠孝大节兮誓死靡渝,临危授命兮吾无愧吾。”遂投缳而死,赠太保、吏部尚书。谥忠文,清时赐谥忠肃。

同其他大明官员相比,此人倒是个勇于任事的。

见崇祯听得了王德化等人从隆盛行那里探听来的价码,若是要办一张像样的报纸,需要购买印刷设备,各种字体的铜活字,油墨纸张自不必说。还要有熟练工人检索排版校对。通扯下来,若是新办一家报纸,须得至少投入二十万银元。这还不算日后的陆续投入。

崇祯听了这话,眉头立刻紧锁在一起。二十万的开办费,有这些钱,朕不如练几千新军呢!

“陛下,报纸必须要办,然国家如今钱粮困难,又要接济辽东战事。以臣愚见,不若从内库之中暂时垫付一二。待朝廷财赋稍事宽裕之后,便行归垫便是。”

又是让朕掏钱!好像朕的内库之中藏着金山银山一样!崇祯在心中咒骂了一句,此时节,那位远在山东,被众位大臣讥讽为赵匡胤的李守汉,在他的心目中显得那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夺鼎1617】最新更新章节〖第五百三十一章 风口浪尖(下)〗地址https://m.zuimeng.net/4/4696/5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