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二章 被明清反动势力联合扼杀的议和(续)(2/4)
运而生了。
从山海关起到锦州等处,山海镇、前屯卫、宁远镇,各援剿总兵等等,加起来一二十万人马,以每兵每人每月一石粮计算,一年需粮食二百万石,还有各样一应消耗,庞大的粮饷供应,衍生出了一个个利益集团。
晋商、漕运商人,粮食商人,甚至扬州的盐商,大家都在这块巨大的馅饼排排坐分果果。作为各个商业利益集团的代表或是代理人的官员们,除了从商业活动之获取利润之外,更有一个来钱的路子。
那是官员们在征收辽饷、剿饷、练饷时的各种加派、火耗!从张居正开始执行一条鞭法开始,到被誉为千古第一暴君的雍正四爷推行火耗归公止,官员们的一大财源是加派和火耗。所谓的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这银子的来源大体便是火耗了。这还是官员较清廉时的表现们,如果该官员手再伸的长一些,搂钱的耙子再密一些,手段再多一些,节‘操’再少一些,如说每个月过一次生日等,那钱来得便不知道多少了。
一但辽东停止了对奴贼作战,辽饷的数额势必减少,官员们的利益哪里去找?种田人头的加派少了,那剿饷和练饷也该渐渐失去意义了。那大家这个官做着还有什么意思?!
辽饷也好,三饷也罢,内牵扯的利益团体太多了,一个个强悍的利益集团,便若晋商与东林党那般存在。如今却有人说要在辽东与辽贼议和,从此罢兵休战,这如何得了?
放眼内阁诸公,又谁没有从辽饷得到好处?只是多与寡的问题罢了。
虽然守汉没有从辽饷等三饷之获得直接利益,但是这些加派、征收,也是和南粤军的发展息息相关。
试问,如果没有辽东战事,大批的粮米刀枪器械盔甲食盐烧酒等物,卖给谁去?如果没有各种加派,让种田人活不下去,又怎么能够有大批的流民?安土重迁的国人又怎么会能够狠下心来一跺脚出海谋生?
没有连续不断的移民到来,南粤军又怎么能有人口来改变南各地的民族结构?一步步的将土人同化、消灭?
拜海洋贸易之赐,守汉如今不缺少金银等贵金属,各式各样的宝石珍珠。更是可以用斗量,所发行的银元更是已经流通北到辽东,南到十州,西至罗马。东到倭国的巨大范围。
如果大明海内无事,南所出产的粮食‘精’盐食糖‘肉’食盔甲刀枪兵器布匹等各类产品,卖给谁去?又哪里去找那么多的移民来开垦整个南半岛?
“主公,无论如何,这议和也是不能让皇帝小儿得逞!一旦被他得逞。我南将是死无葬尸之地!”李沛霆对守汉说话,向来是直奔主题,从不拐弯抹角。
守汉也是略略点点头。他虽然不屑于从辽饷当分一杯羹,可是,辽饷带给他的,可不仅仅是区区些银子啊!如果他在意银子的话,便不会每年送给崇祯将近百万银元和粮食,给奄奄一息的大明朝廷输血了。
他需要的是时间,有了时间,他才能积累足够的实力。将心理想的大明朝打造出来。为此,他向崇祯供奉钱粮,结‘交’宫大太监,与勋贵集团‘交’好。甚至是当杨嗣昌和王承恩们把挖墙脚的小锄头挥动起来时,他也睁一眼闭一眼的忍让了。为的便是心理想。
别的不说,单单是每年的江海联防,南北二京的勋贵和太监们,便通过这个控制大明沿海贸易的手段,靠着高价出售出海关防、通行令旗,还有各种海运来的商品在南北直隶、京畿贩卖。而大获其利。这一手,是守汉从自己的亲家郑芝龙在历史的做法那里偷师而来。史载“凡海舶不得郑氏令旗,不能来往,每舶例入二千金。岁入以千万计,以此富敌国。”反正那些出海贸易的家伙都不缺钱,索‘性’便从他们身雁过拔‘毛’便是!不过,以此时大明海贸易的繁荣景象,积少成多,也是一个恐怖的数字。根据海关的数据推算。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夺鼎1617】最新更新章节〖第六百零二章 被明清反动势力联合扼杀的议和(续)〗地址https://m.zuimeng.net/4/4696/6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