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一章 烦心事和雪域传统(2/4)
写了书信快船送到广州。信中隐约透‘露’了一层意思,打算以各口的海关关税做抵押。向南粤军购买一批军器甲胄物资粮草,大抵规模是可以满足编练一支三万人上下新军的需求。至于说货款。则是从海关关税当中逐渐抵扣便是。
可是,当这封信还没有送到天津码头的时候,便有书,“为了遏制贼事,防止流贼蔓延,驻守济南的署理山东登莱兵马钱粮事李华宇,命人出兵河南。目下已经占据了彰德府,控制了河南境内黄河以北尚未被流贼侵袭的地域。”
不仅仅是彰德府,便是濮阳等地也是同样被李华宇大模大样的占据了。你们既然守不住,那就由本官来替你们把守这大明疆土。
黄河以北的大片平原沃土,就此变成了李华宇地图上标识着的棉‘花’种植区!西面的河南彰德府,,南面的‘蒙’城亳州地区,一直到徐州府,这广大的地域如今都成了李家的地盘。
“沃野千里,可以种麦植棉,‘蒙’亳之地,素来以‘精’于骑术见长,正好为我编练马队所用。”与王德化的书信一起送到李守汉面前的,便是李大公子这份颇有几分自得的报喜文书。
这封书信,却令父子二人发生了一场关乎于如何看待眼下的中原的争论!
李守汉这段时间以来,没有做别的事,那些扩军、生产、征粮、收税的事情都有专‘门’的部‘门’进行‘操’办,他只需要签字用印便可以。余下的事情,便是组织人力进行搬家。
没错,是搬家!
将他庞大的行政机构和军事机构从顺化搬到广州来。
但是,对于搬家这种事情,整个南粤军之中却是颇有微词。那些本来就是根基在南中的人自不必说,他们对于中原的认同点很低,在他们心中,中原不过是南中产品的市场,原料和劳动力的来源。每年以百万人规模输入南中的流民和南下开垦荒地的无地农民,为南中提供了足够的劳动力。也为这部庞大的机器不停的增加新的动力。
“中原之地又穷又‘乱’,主公何必多此一举,将办事衙‘门’搬迁北上?”
“中原若是安静。以后还会有人南下开垦吗?我们南中上哪里去找那许多的农户?”
“若是主公将中原战事彻底平定了,我们南中该如何与大明朝廷相处?是我们继续俯首称臣。还是他们发兵剿灭我们?”
“大明朝廷若是当真中兴了,咱们南中出产的那些粮食布匹瓷器铁器该卖给谁去?上哪里去找那么多的劳力去?”
各种各样的说法,被叶琪执掌的情报部‘门’作为舆论动态收集上来,整理汇编,出现在李守汉的案头。
对于南粤军之中出现这种态度,却是大大的出乎李守汉的意外。但是仔细想想,却也是情理之中。
南粤军之中,人员构成大概是这样。最早跟随李守汉从河静一路起家的那批人,他们是明军卫所兵的后裔,这部分人眼下已经是核心和权力高层。另外就是像王宝这样的各族归化之人,什么苗族,卡族,佤族,景颇族,缅族、京族等等。再有便是从两广、云南、福建等处到南中开垦荒地求生的无地农民。
经过了十多年的不断整合,这些不同族群的畛域观念渐渐淡漠,取代都是彼此都是南中人的态度。可是。在对于中原,对于大明的态度上,各种族群的存在便决定了他们的意识和态度了。
第一次跟随李守汉北上勤王之后。那些移民后裔,不管是第二代还是第几代,都对大明大失所望。在他们的印象里,父辈和祖先们口中的大明,不说是遍地锦绣黄金也应该至少是一个太平盛世景象。可是他们看到的却是满城垃圾,遍地饥民,处处灾荒,到处战‘乱’的末世景象,这如何能够让他们对大明有所认同?
这些移民后裔是如此。那些刚刚到南中开垦数年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夺鼎1617】最新更新章节〖第七百三十一章 烦心事和雪域传统〗地址https://m.zuimeng.net/4/4696/7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