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陕西的后续安排(1/2)

,如遇到内容乱码错字顺序乱,请退出模式或畅读模式即可正常。崇祯微微一怔,立刻大笑起来:“好!看来今日朕这把刀,要赏给卢老爷了。”    事先说好的,今日谁能拿第一,崇祯就将随身的佩刀赐给谁。    眼看便是张之极的了,当不曾想中途杀出了个卢象升,让众人震惊不已。    待两人回来,崇祯将佩刀取下,道:“卢爱卿,朕的这柄佩刀今日便赐予你。”    卢象升连忙下马,单膝跪地双手接过来:“臣多谢陛下!”    众人再看卢象升的眼神已经完全不同了。    张之极气得要吐血。    崇祯指着弓箭,王承恩连忙将弓箭呈递上来,崇祯道:“小公爷英勇,这弓箭赐予你。”    张之极神色一喜,连忙翻身下马,单膝跪地,双手接过来:“臣多谢陛下!”    崇祯又道:“王承恩。”    “奴婢在。”    “安排人送些酒给各军,让将士们好好喝顿酒。”    “遵旨!”    “李爱卿,将士们也训练也辛苦,平日的酒肉要备好。”    “臣遵旨。”    这军中的生活是极其枯燥无味的,人待久了,心理很容易出问题,焦躁、郁闷、低沉。    这些都会影响士气,为什么古代攻下城后军官允许士兵抢劫三天?    就是因为这个原因,释放军队心头的压力。    不过崇祯不打算这么来,毕竟咱们是新时代的军队,释放压力有许多别的方式,酒就是其中之一。  如浏览器禁止访问,请换其他浏览器试试;如有异常请邮件反馈。  京卫众将军一听这以后的酒还有更多,皆心中大喜。    众人齐呼:“吾皇圣明!”    打完猎,与京卫的将领和士兵们都见了面,崇祯便在锦衣卫的簇拥下,回了京师。    将那些不干活还乱搞的勋贵拔出后,京卫的发展明显顺畅了不少。    人数编制在快速扩张,精良的装备也在日复一日地生产出来,无论怎么看,这个发展势头都非常好。    眼下已经是十月末,苏州那边应该很快会有结果了。    崇祯也不急,只是等候人被抓回来。    说起此事,就不得不说年底除了新政以外的另一件重要事情,是关于陕西的。    年末冬天来了,北方必然会有大雪,各地运输往陕西的粮食,运输成本更增加,速度会减慢。    这事关乎陕西一省百姓的口粮,得稳一下。    如何稳?    明末是不是所有的地方都有粮荒?    当然不是,东南各省,两湖、两广、四川等地的粮食产量都非常高。    现在施凤来听从崇祯的策略就是从各地采购粮食,采购价格是控制在每石2两。    大明各地的粮价不尽相同,京师的粮价差不多0.8两每石,江南一带因为物产丰富可以压倒0.6两每石。    两湖一带也因为物产比较丰富,粮价基本在0.8石左右,河南因为被福王侵吞了不少地,粮食供给比较紧张,所以会高到1.2两每石。    总体来说,只要不发生战争,大明平均粮价在1两每石。    那么施凤来找南边采购粮食给出的价格是多少?    2两!,如遇到内容乱码错字顺序乱,请退出模式或畅读模式即可正常。  这也是崇祯鼓励的,因为是特殊时候,必须出高价,民间的商人才愿意主动卖粮食。    朝廷中有人说朝廷应该下命令规定那边的那些商人必须原价卖给陕西,这是关乎无数百姓身家性命的。    崇祯却力排众议,就2两一石,甚至他还给施凤来了一个底线,必要的时候可以加到3两一石。    为什么会这么做?    假设朝廷下一道命令给南边那些商人:你们必须原价卖到陕西。    荆州城内可能有三个粮商觉得陕西遭受灾难,需要粮食,于是将粮食按照原价卖给了前来收粮的官员,收粮食的官员一共买了一万石。    如果施凤来直接以2两一石的钱购买,会出现什么局面?    江陵府荆州城的粮价是0.8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重生大明当暴君】最新更新章节〖第138章 陕西的后续安排〗地址https://m.zuimeng.net/404/404488/1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