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章 皇帝的政治作秀(1/2)
,如遇到内容乱码错字顺序乱,请退出模式或畅读模式即可正常。崇祯在思考一个问题,国子监这件事看似平静了,但其实已经激化了新学与传统儒学的矛盾,引起了绝大多数人的不满。 那些儒生都不是好惹的,现在农政还在推行,不能激起大规模学术斗争,不然朝廷多线处理问题,会乱套。 尤其是这个关键时间点,北京大学的情绪一定要安抚好,农学院培养出来的人才,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是要发光发热的。 那接下来怎么办呢? 很简单! 崇祯早就留了后手了。 当天,天启七年弹劾施凤来等人的山阴监生胡焕猷被释放。 消息一传出,许多人都震惊了。 那些原本在这一次矛盾中已经激起一些愤怒的读书人,听到这个消息后,一时间竟然有人开始歌颂皇帝陛下圣明烛照起来。 不过一个小小的监生,还不足以在局势平衡下来,最多缓和了一些激烈的情绪而已。 国子监案,必然也会在江南一带引起很大的反应,接下来许多人可能都会故意刁难北京大学和科学院。 读书人之间的战争是比较麻烦的,这件事不得不小心处理。 这将是一场意识形态的战争。 为什么这么说? 张凡崇尚的是什么意识形态? 实事求是,实践出真理,科教兴国的意识形态。 先如今大明朝的主要舆论中心在哪里? 北京? 不,在江南! 江南最多的是什么? 东林人士。 东林学院对那里的学术影响,在这几十年,达到了空前。 不仅仅如此,连北边也被影响到了。 例如孙承宗、韩爌,一个是北直隶保定人,一个是山西人。如浏览器禁止访问,请换其他浏览器试试;如有异常请邮件反馈。 但在历史上,孙承宗和韩爌都被列入东林党。 当然,孙胡子算半个,韩爌是地地道道的东林大佬。 不过,古代所谓的党,其实不是后世的党,没有明确的纲领,也没有明确的定义。 东林党都是政敌定义的,边界是非常模糊的。 例如孙胡子,他只是在历史上跟几个东林大佬走的比较近,就被定义为了东林党。 卢象升和孙传庭在历史上也一样,和几个东林大佬走得近,也被扣上了东林党的帽子。 这些是扯不清的。 但是有一点是非常清楚的。 什么呢? 东林书院,江南舆论影响最大的一个书院。 他是天下读书人的圣地,许多年轻学生都会去那里听课。 东林书院最开始都是那些被贬回家的官员自己建立的,他们觉得朝廷里有奸臣,觉得要拯救大明朝,必须梳理崇高的道德标准。 好了,这就是他们的意识形态。 这个意识形态,与皇帝的意识形态看似无关,但其实产生了强烈的冲突。 为什么这么说呢? 道德这种东西,是无法标准化的,而且事物的积极发展,与道德之间是没有必然联系的。 并且,道德是一种理想化的人格,不是谁都能达到高水平的道德标准的,大多数人只是普通人而已。 那么问题来了,道德本身是一件好事。 但融入到儒学之中,形成一种自我感动的虚幻,被江南读书人所接受,必然就形成了圈子。 有了圈子,就有了共同利益,于是就有了更多的人加入,就有了更加庞大的利益。 因为本身这个圈子没有监察系统,自然就有更多的人混入进来,打着道德的旗号,借助圈子的力量,赚取自己的利益。,如遇到内容乱码错字顺序乱,请退出模式或畅读模式即可正常。 你说这样的圈子,能拯救国家么? 当然不能! 连最基本的纲领都没有,道德当然就成了华丽的外衣,而里面流着腐烂的脓血。 在崇祯的战略中,农政是第一要解决的,所以现在能不与天下读书人产生冲突,就尽量先把局面稳住。 等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重生大明当暴君】最新更新章节〖第339章 皇帝的政治作秀〗地址https://m.zuimeng.net/404/404488/3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