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 新农政的成效初显(1/2)
,如遇到内容乱码错字顺序乱,请退出模式或畅读模式即可正常。孔有德、尚可喜和耿仲明坐上了回京师接受爵位的船。 毛文龙总觉得有一丝不对劲,到底哪里不对劲,他也说不出来。 小皇帝表现得很憨厚大方,该给钱给钱,该给粮食给粮食,该给爵位给爵位,按理说这是所有武将都非常开心的。 可是毛文龙凭着多年的经验,就是觉得不太对劲。 到九月中旬的时候,孔有德、尚可喜和耿仲明抵达了北京,立刻被召入宫里陛见。 崇祯对他们一顿大大的褒奖,什么忠君爱国,千古忠良这些词全部扔到他们头上了,一顿夸。 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崇祯不仅会骗女孩子,狠起来连男人都骗! 这仨被皇帝的甜言蜜语哄得那叫一个心花怒放啊! 随后就住进了自己的侯爵府。 而待在皮岛的毛文龙呢? 最得力的几个义子离他而去,心中多少有些寂寞了。 几天之后,毛文龙就收到了四封信。 分别是毛承禄、孔有德、尚可喜和耿仲明写的。 心里都在描述在北京城的生活有多好,皇帝对他们有多好。 这个场景仿佛就是那些万恶的情侣在单身狗面前秀恩爱一样可恶。 狗死了,没有一对情侣是无辜的! 终于,咱们的毛帅按捺不住了。 开始找私人商船,着手运输自己这些年的储蓄,先秘密运输回去。 也正是在九月下旬,崇祯接到了毛文龙的奏疏,奏疏里对皇帝的大恩大德表示感激涕零,无以为报,此生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崇祯也舒了一口气,毛文龙这个油滑的家伙终于肯回北京了。 如浏览器禁止访问,请换其他浏览器试试;如有异常请邮件反馈。 接下来皮岛东江镇重新并入登莱,给袁可立来巡抚管理。 辽东的战略布局,终于要向前迈出一大步了。 袁可立办事,那还用操心吗? 东江镇交给他,肯定是妥妥的。 也正是到了九月份这个收获的季节,又一个好消息也传来了。 什么好消息? 陕西的红薯产量比去年增长了二十倍! 再加上朝廷不断往陕西运输粮食,陕西的灾情终于有了一定程度的缓解了。 就说王徵在米脂开凿的那条水渠,灌溉了米脂万亩良田! 看来,天灾是一方面,只要人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去改造、劳动,还是有收获的。 看了最近频繁发来的北方农业上的捷报,崇祯兴奋得吃饭都多吃了几碗。 皇帝立刻几封圣谕过去,把这几个人全部褒奖了一遍。 谁? 陕西巡抚施凤来,陕西布政使尹伸,陕西农政指挥使史可法,还有陕西水利局郎中王徵。 不仅仅表扬了,每人还赏了500两(约32.5万元)! 事情办好了,那就要赏! 而且要赏给所有人看。 接下来,朝廷立刻向全国各地发邸报,表扬陕西,呼吁各地像陕西学习。 当然,这种呼吁的实际效果肯定不会太好。 但榜样得树立起来。 崇祯写信给河南省、山西省、四川的相关官员尽快抵达陕西,去亲自考察学习。 到了九月下旬的时候,顺天府的粮价已经恢复到了战前的水平。 到了这个时候,南方已经进入秋收,北方其实已经快要步入冬天了,天气一天比一天冷。 ,如遇到内容乱码错字顺序乱,请退出模式或畅读模式即可正常。不过今年比较特殊,因为红薯在北方种植得比较多,所以北方的九月也成了丰收的季节。 就因为这事,在朝堂上还闹出了一些小风波。 顺天府的新农政都是宋应星亲自在执行,夏薯是六月份种植,九月收获。 从年初的时候,宋应星就接到皇帝的圣旨,开始组建北京城的挑粪小分队。 所谓的挑粪小分队就是一批专门的人在北京城里到处找屎! 从上半年开始,徐光启就在北京城建造公共厕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重生大明当暴君】最新更新章节〖第342章 新农政的成效初显〗地址https://m.zuimeng.net/404/404488/3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