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军队司法,威慑之力(1/2)
,如遇到内容乱码错字顺序乱,请退出模式或畅读模式即可正常。按照大明朝传统的惯例,要动一个边疆大吏,要经过廷议。 廷议就是六部九卿一事商议大事,最终皇帝做决策。 这套制度在古代相对比较稳沉。 但是有一个巨大的缺陷。 什么缺陷? 权和责完全分开了,让不必对结果负责的人来商讨对背责任的人的处理方式,本身就是不合理的。 通俗来说,就是鼓励人瞎指挥。 例如公司里某个分公司总经理的业务评估,由行政部门、人事部门、业务部门、仓储部门等等一起来定。 这肯定是不合理的,行政、仓储哪里懂得如何评估一个分公司总经理的业务? 例如廷议中的礼部、大理寺等等部门,和边境的各项军务是没有直接联系的,但是他们在廷议中发挥的作用非常大。 反正他们也不必负责,所有在廷议的时候,心理状态就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提各种不合理的事情。 这就造成了外行评价内行、文官在背后瞎他妈指挥军政的扯淡现象。 所有说,穿越者崇祯成立的这个军委会,收归军政权,从权责上面来说,就是合理的。 例如此时,军事委员会元帅孙承宗、监察院御司使李邦华、兵部尚书阎鸣泰,这几个人的工作,都是要对大明朝的军政结果负责的。 意思就是,军政有问题,朕直接找你们的麻烦! 既然要背责任,自然就要给到相应的军政权力来优化军政,并且不允许其他毫无相关的人进来瞎掺和。 这一套才是完全合理的。 就说宣府的这件事,现在军委会已经向皇帝表态一定严查了。如浏览器禁止访问,请换其他浏览器试试;如有异常请邮件反馈。 而其他官员呢? 简直就是炸毛了,就像被踩到尾巴的猫一样,一个个跳起来了。 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应? 一是天雄军炮轰张家口,言官们在奏疏里把卢象升喷成狗了,骂孙承宗嚣张跋扈,怼李邦华滥用职权、纵容军队胡作非为。 二是军委会监察院向皇帝提报了捉拿宣府总督沈棨的奏疏。 沈棨的官职是兵部郎中,职位是宣府总督,是属于文官,而监察院监察的是武将,监察院现在提报捉拿一位总督,许多人觉得监察院是越权了。 即便是要捉拿,也需要都察院弹劾,出示证据,由刑部拿人。 有一位言官直接弹劾李邦华权欲膨胀,结党营私。 总之,这两天的朝堂相当精彩。 还好崇祯没有早朝,要不然那口水真的是满天飞了。 说到底,这还是政治斗争,保守派对新政派的一次攻击。 前些天还有一堆的官员等着看皇帝的笑话,在他们的预想之中,朝廷必然会对宣府妥协,随后抓典型。 可现在看来,已经不是抓典型了。 沈棨的名单赫然在列,还有张家口参将汪正奇、都司何忠祥。 十一月二十五日,监察院提报审批通过,宪兵前往宣化城拿人。 十一月二十六日,易县传来消息,暴民已经将整个易县攻占,在当地打死了人。 这消息犹如一颗巨大的陨石落在原本就波涛汹涌的湖中卷起了千层浪,一时间,无数官员上言崇祯,当快速平息宣府案,将所有精力放到易县的事情上。 暴乱不是小事,皇帝你现在怎么还有心情去查宣府案的!,如遇到内容乱码错字顺序乱,请退出模式或畅读模式即可正常。 一些大臣急得连觉都睡不着,易县离京师如此近,那些暴民会不会打到京师来? 而崇祯呢? 他此时正在乾清宫里召见徐光启和汤若望。 正在商议前些天徐光启拿过来的牙膏,这是民生问题,等来年了,崇祯还想着量产牙膏,逐步将牙膏也纳入北京制造局的轻工业体系里。 王承恩小步快速进来,说道:“皇爷,大臣们在乾清宫外求见。” 崇祯正在看徐光启提报上来的牙膏的原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重生大明当暴君】最新更新章节〖第359章 军队司法,威慑之力〗地址https://m.zuimeng.net/404/404488/3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