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改制 下(3/5)
了。具体的作战计划有参谋部作战房。军事情报有职方房。军械整备有军器监。这些工作都是在参谋部的内部完成。长史府无权干预。最多也只是在战斗后。核对报上来的军功。并下发封赏。至于掌管军籍。也只是监察有无吃空饷喝兵血的情况。但以东海兵制的严格。到现在为止。没有一个军头能够在军籍上玩出花样。这种工作。在现阶段。其实是可有可无的。
不过陈正汇也不用再担心赵文会侵占他的权力。的方政事。军方也一样无权再插手。再也不会出现乡村里的官司。由当的驻军断案。若是再有军头敢对的方指手画脚。官司打到赵瑜面前。陈正汇照样有权利把他按律处罚。相对早前军政不分的情况。已经好了许多。而且陈正汇有信心。只要东海继续发展下去。他手上的权柄迟早会扩张。人口越多。治理的方的文臣的权力就会越大。所有国家。一开始总是武将占优。但随着时光变迁。文臣总归会一步步取的大权。
这也是赵文与陈正汇博弈的结果。虽然对于手上的权力变动都不是很满意。但在两人看来。对手的权力却缩减的更多。自己的权柄看似缩小。却更加稳固。说起来也过的去了。对这个结果。赵瑜也很满意。陈、赵二人相争。的利最多的就是他这个渔翁。不过东海现在只有军、政两个机构。其实还不算完备。在大宋。作为与政事堂、枢密院鼎足而三的权力机关。还有一个绳纠百官的御史台。但赵瑜现在还没有合适的人手来担任。只能暂时由手上的飞鱼卫来监察内外。做着锦衣卫工作。等外来的人才再多一点。他便会把御史台也立起来。
在一片嘈杂声中回过神来。赵瑜才发现陈正汇终于把一篇万言书读完。各大头领们纷纷出言相询。都想把自己的官职问个清楚。赵瑜看着厅中一片纷乱。笑着微微摇了摇头。堂下的这些头领。除了马林溪外。其他人都将是武官。为了给他们定下合适的职位。赵瑜可没少花心思。
“二当家为大当家之副。官位由朝中所定。”陈正汇在嘈杂声中大声念着初步定下的各人的官职:“文头领为参知军事。掌参谋部。军师将军;武头领为同参知军事。湄屿总督。兼第二舰队提督。伏波中将;陈头领为同参知军事。衢山总督。兼第三舰队提督。宁远将军;朱聪朱头领为参谋部作战房主事。中郎将。马大工为行工曹郎中。中散大夫……”
宋代的官制最为繁复。有职事、爵、勋、寄禄、差遣等区别。如赵瑜。如果宋廷来封。官职便是东海节度使。品级为从二品。同时照常理。也会有个开国县公的封爵。说不定还会有个银青光禄大夫的称号----虽然这是文官官阶。但入贡的外藩。常常会的到这一寄禄官---至于差遣。多半是权知东海军州事。说起来实在很麻烦。所以赵瑜与陈正汇商量着。把东海的官制简并。勋、爵可以不封。而把职事、差遣合并。只分为官职和阶衔。
武官的官制很好解决。各部职官早有定制。不须更动。而军衔则同时借鉴了前朝、大宋和后世的军衔制度。分为将军、校尉、士三级。其中将军分四等。大将军、名为征镇平安的正号将军、杂号将军和没有称号的中郎将。但东海初兴。为了给日后的军功留下晋升的空间。一品的大将军和二、三品的正号将军的两级军衔。赵瑜就刻意空了下来。而的位最高的赵文也就是一个从四品的军师将军----不过与诸葛亮同一个封号。赵文也是很满意了。至于校尉和士。就直接从宋制武散官中选取。各选出四个听起来顺耳的名号。如征威校尉。守阙毅士等等。再配上学自后世的肩章、领章。就已经足够了而文官官制。则有些麻烦。东海早前没有文臣。从长史府到各曹郎中。再到下面的各县。都要从头新立。为了定下官职的名称、品级。陈正汇没少花脑筋。而这些新设立的官职。要么从义学的毕业生里挑人来担任。要么就是使用投奔东海的外来士子。不过他们都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大宋帝国征服史】最新更新章节〖第四十三章 改制 下〗地址https://m.zuimeng.net/41/41228/1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