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文治 下(2/6)
张大牛穿了一身去了标志的军服,端坐在一张桧木座椅上,双腿微分,双手平平放在膝头。脸上的一圈如猬短须,让他威严自生,看起来颇有几分气势——不像个预备役的杂兵,倒像个校尉。自从去过东之后,他在家中都保持着军中的习惯,近一年的磨练,在他身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他的身边,浑家王氏同样坐在一张桧木座椅上。满头金钗,遍体绫罗,也有了几分富态之相,若只论穿戴,比当年他家的佃主刘大官人的妻妾还要强上数分。王氏抱着才两岁的小儿子,两个四岁的双胞胎女儿则乖巧的搬了两张小兀子坐在她脚边。
在夫妇两人的右手边,次子兴哥也老老实实坐着。他已经十五,三年前蒙学毕业后,没有考上义学,便回家务农,现在已经跟张大牛的一个袍泽的女儿定了亲,年后便要迎娶过门。
整个房中,众人皆坐,惟有张大牛的长子大哥儿,或叫张希均——这是义学里的先生给取得大名——站在屋子中央。
张大牛看着他一直引以为傲的长子,心中苦恼万分。他的这个大儿子其实并不算如何聪明,当年是凭着一点运气才考上了义学,在学校中,成绩也只能排在中下,但毕竟是顺顺当当一个年级一个年级的升了上去,到了今年年底,就该毕业了。
张大牛已经打算着给长子攀一门好亲,有着义学毕业生的身份,就相当于贡生,在东海国中,不愁找不到好差事,更不愁找不到好人家。但十天前,从东海王宫中,出了一篇改制的谕旨,传遍了台湾各地,也打碎了张大牛的幻想。
从今以后,所有的义学学生都变成了小学学生,毕业后,只能算是秀才。要想如往日那般当上贡生,就得去上中学,至于进士,文进士得
,而武进士则是去上军学。<>>
区区一个不能入贡的秀才,放在大宋,也没人瞧得起,对他们通常的称呼是穷措大,只有通过解试入了贡,才会被恭称作官人。长子的前途,也因此一下就变得黯淡无光。
“回家吗?”张大牛问着。
张希均摇了摇头,上了六年学,他已经看不起土里刨食的生活。若是能有奴工、佃农帮着处理农事,只需负手看着粮食进仓倒也罢了,可惜他们家田土虽多,但奴工还是买不起,而佃农……东海国中还没有这个职业。
“想继续进学?”张大牛再问。
张希均点了点头。
“可是以你地成绩,中学是考不上的。”张大牛叹道。他看过儿子成绩单,满篇的六十、七十,不管怎么说,都算不上好成绩。
张希均抿嘴不言。虽然在谕旨中,今年的义学毕业生不但可以免试入技术学校和士官学校,考中学也会有加分,但从录取地比例上说,他这样的成绩仍然没有机会。
王氏也叹着气:“要是大哥儿你能考上中学就好了。就算最后考不进太学里做进士,毕业后也可以直接去衙门做吏员。只要你认认真真把份内事做好,日后也能当上官人,叫什么……事什么官……”
“事务官!”张兴哥提词道。
“对,就是事务官。若是当了事务官,再勤勤恳恳做事,最后说不定能升到……升到……”
“六部侍郎!”
“没错,就是侍郎!”王氏叫道。在这个新起的村子里,周围地邻居都是从军中退了下来的军士,由于东海军天南海北的征战,东海士兵们的眼界一向是放眼天下。平日男人们讨论得口沫横飞的就是如今的天下大局,而女人们聊起天来,也没多少家长里短让她们扯,许多时候同样离不开时事,“说起侍郎,那可只比尚书差一点的大官,差不多能叫相公了。若是大哥儿你能做上侍郎,为娘的也能当个封君了啊……”
同样在十天前,赵瑜下令改易官制,将东海文官组织划分为政务官和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大宋帝国征服史】最新更新章节〖第二十一章 文治 下〗地址https://m.zuimeng.net/41/41228/2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