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八章 河鲜(1/2)

小船载着六叔、闫霄、赵仲刚,晃晃荡荡地漂了出去,这边周至和江红星开始蹲下身子整网取鱼。

丝网就是麻烦在取网这一下,而且取网的时候还经常要把网弄破,之后的补网也是一阵活。

网上多是一斤以下的小鱼,其中大多数都是一种土黄色的小鱼,最大的也就小半斤, 尖头阔尾,肚腹肥圆,遍身细鳞,这就是长江里著名的野生水产——水蜜子。

水蜜子的学名叫圆口铜鱼,如今还是比较常见的,一般生活在水流湍急的礁石处,对水溶氧量要求极高,因此几乎出水就死。

也是因为这个特性导致了它的人工繁殖非常困难,直到三十年后,这些家伙被人们吃成了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多年之后,方才繁育成功。

很明显,这一带的河道底部全是大石滩,就是黄辣丁、岩鲤、水蜜子几种鱼类非常喜欢的栖息地,六叔说的“水蜜子窝”,基本就没错。

苏轼在笔记里曾经记载过一种“鸽子鱼”,周至就认为其描述和水蜜子非常类似,不过那东西出现在北方,到底是不是就是水蜜子,还得有时间去细细考究。

除了水蜜子,网上还有不少的白条、船钉、鲫鱼、麻花、黄辣丁之类的小鱼。

除了鲫鱼和黄辣丁,其余的小鱼都活不了,周至便将它们都留了下来,然后三两以下的鲫鱼和二两以下黄辣丁都丢掉,剩下的活鲫鱼和黄辣丁都放到大铝盆里面养着。

好在收串钩的速度要比从丝网上摘鱼要快一些,不多一会儿,小船便从百米开外慢慢抵进了两次船头的簸箕里盘起来几个带着锈迹斑斑的长柄歪嘴串钩的线圈。

四条串钩, 每条长度百米,半米一个钩子,这里就是两百个鱼钩。

激流里的鱼类吞钩都非常凶猛,钩子入口很深,甚至不少都会吞到肚子里去,遇到那种情况一般只好剪绳子。

不过今天不存在,虽然才初次见面,周至的一番做派言语已经让六叔把他当做了“熟人”,因此就不再顾忌让鱼保活,强行取钩,免去一会儿重绑的麻烦。

鱼伤了也不要紧,反正过两个钟头也是下锅的命。

等到鱼取完,六叔又重新给串钩挂上蚯蚓段,一点点重新下到江里去。

其实这个动作也挺危险的,不注意会被生锈的钩子挂到手指,还会被鱼线绷着,那叫一个疼不说,还容易得破伤风。

因此哪怕是闫霄和赵仲刚想要主动帮忙, 也被六叔予以拒绝, 将两人赶到大船上来帮忙, 自己单手单桨,利用激流控船下钩,这一手绝活让周至叹为观止。

要是六叔会六一居士的《卖油翁》,这时候就该轮到他淡淡地来一句:“无他,唯手熟耳”了。

最终清点鱼获,三斤岩鲤一条,水蜜子玉手上,一人拿着几节甘蔗梢,杨和甚至还空着手。

甘蔗梢头是不怎么甜的,因此张路和方文玉也不吃,见到周至一过来,方文玉压根都不管还在条凳上站着的穆如云,欢呼道:“活动结束活动结束!欣欣快给我两根甜的。”

叶欣早就把最好的两个半截抓在手里,第一时间就递给了方文玉:“嗯,给!”

周至笑得盆子差点松掉:“老穆,谁吹嘘的福宝镇第一甘蔗刀客,原来就这水平?”

穆如云举刀在空中划了两个圈,然后一刀劈上甘蔗,人也从凳子上跳了下来,甘蔗刀从上到下,终于玩了一次“劈通柴”,气急败坏道:“是我的水平不行吗?!你看,是我的水平不行吗?!再说我也没输多少吧?!”

“哈哈哈哈……”周至赶紧将盆子边沿交给了上来接手的杨和:“老穆我跟你讲,你就好比项羽,大头他就好比韩信。你还在玩战术,他已经在玩战略了。”

“看着没输多少,可为啥你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重生之乘风而起】最新更新章节〖第一百九十八章 河鲜〗地址https://m.zuimeng.net/417/417599/1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