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阻力的初现(1/3)

清晨,微风徐徐,颇为凉爽。

我早早起来,走到田地里看了一下玉米的长势,然后又来到家门口那两亩的贝母地。

起种贝母,可以是一时冲动也可以是深思熟虑的。

那是去县城买种子化肥的时候,在客运站等车的时候,跟坐在旁边的一个中年男人聊了几句,这个男人是吉省彤化市一个制药厂的职工。顺便一下,我们村子距离吉省很近,只隔着一条珲江。如果按距离来算,我们去彤化比到自己市里还近,但是因为隔着江,又没有桥,所以交通不便,去彤化都是从邻镇的国道走。彤化市整体经济一般,但是制药业比较发达,因此有很多农户是种植药材的。中年男人的话让我产生了很大的兴趣,我们和彤化无论是气候条件还是土地成分都是一样的,所以在他们那里能生长的在我们这里也一定可以。我就问他关于种植药材的一些情况,他就贝母这种药材比较好管理,产量高,价值也不错。和他分手时我跟他要了一张名片,准备过后联系用。

再后来我就专门去了一趟彤化,找到了他,他姓李,我就叫他李叔。李叔还是挺热情的,亲自陪我去了他的一个远房亲戚家,据是他二大爷的外甥的舅子的姐夫的弟弟的连襟的兄弟媳妇的侄子家,反正一直到走我也没搞清楚他们到底是什么关系。我在那里买了足足一塑料口袋的贝母,中午还在那里吃了一顿饭,同时也了解了一下相关种植的注意事项,就这样开始了我的第一次致富之路。

吃过早饭,我骑着那辆破自行车往村里来,这辆自行车大家不会陌生的,因为它就是兰筱静送我的那辆。虽然很旧了,除了铃铛不响哪里都响,但是我舍不得丢掉,修修还能骑,更关键的是它能勾起很多美好的回忆。这些话,我是不会对林妃萱的,否则她会掐死我的,想想我就觉得腰眼上的肉隐隐作痛,这姑娘手上的劲儿越来越大了!

村部是个大院,有点像电视里的那种四合院,一横两竖三趟平房,年头也都不少了,可能比兰叔不了多少。当地人都称呼为大队,可能是革时期流传下来的称呼。

今天村两委班子成员来得很齐,因为兰叔要在一起聊一聊。两委班子也就是村党支部和村民委员会,党支部的头儿就是村支书,是村里的一把手,这是华夏政治的特点,各级政府都是如此,党是排在政之前的。村民委员会的老大是主任,其实就是通常所的村长,大家都这么叫习惯了。

我们村里除了村长兰叔之外,还有支书项宝库,是个年纪跟我爷爷差不多大的老头,在村里上上下下也有二十多年了,也算是个老油条……哦!口误,是个老干部了。

村党支部还设有一个副书记,是兰叔,这也很正常,一般来行政一把手都是党的副书记,各级政府部门都是如此。村里的干部都不是什么公务员,为了节约开支,不可能像乡镇以上政府那样人员配备的比较正规。也没有什么副村长,除了兰叔和项老头还有一个会计,姓王,五十多岁,戴着一副老花镜。另外还有一个妇女主任,三十多岁,长的挺白净,也很丰满,相貌不上漂亮,但也不丑,打扮的可是挺时髦的,力争与城里女人接轨,姓张,叫张彩凤。除了这四个人之外就是我了,我也算是五把手了,而且是民兵连长兼团支部书记兼治保主任,这可是全兼啊!官儿还真不啊!

我在几个人里面年纪最,资历也最浅,而且街坊邻居的算起来我的辈分也,就是张彩凤我也得喊一声婶儿。所以我对他们还是很尊重的,每次开会啊研究工作啊,我都是像个服务人员一样给他们烧水倒茶的,他们对我印象也都不错。兰叔就不用了,对我是真不错;项老头跟谁都是笑眯眯的,见到我就田田的,可我总觉得不舒服,他像个笑面虎,村里人也有好多人这么他;王会计话不多,像个知识分子,听他以前在村里学教过书,因为违反计划生育政策被剥夺了老师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我心安处】最新更新章节〖第五十六章:阻力的初现〗地址https://m.zuimeng.net/43/43655/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