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快乐的旅游(1/3)
弯垅背在寰仁越来越有名了,动不动地就上寰仁电视台的头条了。作为村长,我也动不动地就露个脸,就连田晓琳都看到了,指着电视直嚷嚷“爸爸,爸爸……”
为了跟毕加索搞好关系,我可是煞费苦心啊!白天陪他四处乱逛,晚上还得请他吃烧烤。你你明明是个富二代,钱多的数不清,怎么老是我请你啊?还吃得那么多!倒是把包莉丽乐够呛,接待毕加索一个人都赶上别人几桌了!
我想着人家好歹也是国际友人,老呆在农村里也不是回事儿,华夏悠久的历史化他一点儿也没体验到,倒是学会了几句关东方言,现在张嘴就是干哈啊!
要辽省最出名的历史遗迹就是关外三陵和故宫了,我跟林妃萱商量了一下准备带毕加索去申阳玩玩。
毕加索得知消息,高兴坏了,在我家院子里就来了段斗牛舞,可把田晓琳吓坏了,脑袋钻到林妃萱怀里就不出来了,以为这位外国叔叔得了疯牛病呢!
走就走,我跟兰叔打了招呼,我们三个人当天就回到了县城。当我还在为怎么去申阳犯愁呢,林妃萱已经开着一辆白色宝马停在我的身边了。
她啥时候会开车的?我咋不知道呢?这可咋整啊,我俩的差距怎么越来越大呢!我骑那辆二手大摩托都心翼翼的,人家都开宝马了!不了,多了都是眼泪!等我把你拿下的那一天,你再牛也是我的女人!我的阿q精神胜利法开始发挥作用了!
关外三陵指的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福陵、清太宗皇太极的昭陵、在满洲老家赫图阿拉埋葬清朝远祖肇、兴、景、显四祖的永陵。
其中永陵就位于寰仁去申阳途中府顺市的欣宾县永陵镇,由于顺路,我们先去了永陵。
清永陵被誉为关外第一陵,清永陵始建于1558年,初称兴京陵。1659年,改称永陵。至今已有400余年的历史。陵内葬着努尔哈赤的六世祖猛哥贴木尔、曾祖福满、祖父觉昌安、父亲塔克世及伯父礼敦、叔父塔察篇古。1648年,清世祖福临追封猛哥贴木尔为"肇祖原皇帝"、福满为"兴祖直皇帝"、觉昌安为"景祖翼皇帝"、塔克世为"显祖宣皇帝"。康熙、乾隆、嘉庆、道光等皇帝曾先后九次来永陵谒陵祭祖,使永陵祭祖活动成为清代的国家大典。
永陵陵园最初并没有修建殿堂楼阁,建筑均为青砖青瓦,肃穆庄严。随着清王室的强盛,这座清王室营造最早、安灵最多的陵园也日趋完善。康熙十六年,永陵改建,青砖青瓦变成了红墙黄瓦,陵园的规模和格局也基本定型。现存的永陵古建筑群由下马碑、前宫院、方城、宝城、省牲所等部分组成,总占地面积为一万一千多平方米。
永陵整个陵区由前院、方城、宝城三部分组成,四周以红墙围绕。在永陵宫门正前方约1000米远的地方,矗立着一对高大的石碑,分别置立于陵寝大道的东西两侧。碑上用满、汉、蒙三种字镌刻着"诸王以下官员等至此下马"的字样,这便是通称的"下马碑"。它是进入陵区的标志,当年诸王以下官员到此地,均须下马落轿,以示尊崇之意。"下马碑"的使用也是由明陵而来。
过下马碑再往前行,便是陵寝的神道。这是一条宽约四丈的黄沙大道,笔直地伸向陵园正门正红门。正红门是一座面阔三间的硬山式黄琉璃瓦顶建筑,正脊有吻,垂脊有兽,彩画梁枋,内装六扇朱漆木栅栏对开门,具有满族建筑的独特风格。正红门两边是红墙碧瓦的缭墙,东面缭墙之上分列东西红门。
进正红门,院内横排着四座功德碑亭。碑亭为单檐歇山式琉璃瓦顶,通体油饰彩绘,图案严整,色调庄严肃穆。亭内分别置立肇祖原皇帝、兴祖直皇帝、景祖翼皇帝、显祖宣皇帝及四皇后的神功圣德碑,上刻"承家开国"之类的颂词。在碑亭和正红门之间,东西两侧各有硬山式瓦房五间,东侧为齐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我心安处】最新更新章节〖第八十八章:快乐的旅游〗地址https://m.zuimeng.net/43/43655/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