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五二回 阅卷结束 填榜争论(2/3)
王鼎转身看向众人。>
“开始填榜吧。”>
掌试卷官将一式两份封存下来的墨卷拿出,由知贡举官和一众内监视官和提调官的监督下和誊抄后送给考官审评的朱卷一一核对,确认无误后开始拆除糊名,再次核对后便开始将其名字填写在立在一旁的大榜之上。>
这大榜上的一个个名字,便是淳治十六年会试的贡士名单。>
忙而不乱的填榜工作进展得很快,今科会试在王鼎监督下一众阅卷官都不敢大意,落卷之中并没有查出什么大的问题。>
很快,三百六十名贡士的名单就差最后五名。>
看到正榜上那留空出来的五个空位,众人刷的一下纷纷掉头,看向端坐于主位的主考官。>
“总裁大人。”>
一名双鬓斑白,穿着青色官服的官员迈步而出,朝王鼎拱了拱手。>
见此人出列,几房的同考官表情一肃,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看着此人,其余的阅卷官们则互相交换视线,暗道最后的争斗终于开始了!>
关于会元的人选!>
“敢问大人,我书房首卷能命经合传,文质得中,且所言往往能发之奥旨,令人读起来有耳目一新之感,且其诏、判、表、诰言简意赅,笔墨平稳,其五篇策论也是言之有物,并非泛泛其谈之辈。便是不能位列会元,也不至于落在第五名吧?”>
“黄大人此言差矣!”>
不待王鼎回话,一名青袍官员站起身道:“贵房首卷不差,可我诗经房的首卷也不差,足可为会元!”>
“不差?简直是云泥之别!”>
“你?!”>
“经义上的差别就不谈了,诸位同仁目光如炬,大概也心中有数,只说这策论之中关于田赋的一篇,你那首卷之中满嘴的托古改制,什么‘欲天下治安,必行井田。’完全是不可行之法,真是人云亦云,贻笑大方之言!”>
“井田乃古制,王荆公曰‘古者井天下之田,而党庠、遂序、国学之法立乎其中。’效法古人有何不妥?”>
黄大人冷笑一声,朗声驳道:“法无古今,惟其时之所宜与民之所安,你我皆知强行井田,最终不过是王莽之流,于社稷有何用处?如此空谈之文又何以得会试之头名?”>
书房同考闻言气势登时一窒,不能言语。>
陈梦看得暗自叫好,这黄老头祖上便是明末赫赫有名的梨洲先生黄宗羲,从小博览词章,记诵绝人,金榜题名之后一直留在翰林院专心治学任五经博士,而且思维清晰,一口辩才连太上皇也称赞不已。>
“黄大人。”>
王鼎终于开口了。>
“贵房首卷确实才情横溢,议论深刻精到,颇有见地,唯独只有一项……”他说话的语速不紧不慢,却自有一股气势,让原本满脸不满的黄老头安静下来,一众考官也是屏声静气地看着王鼎。>
“杀气太过。”>
不但书房的同考黄大人,连带陈梦都露出惊讶之色。>
王鼎侃侃而谈:“此子确有才华,可不管是五经题中还是策论题里,都带着一股杀伐之气。今上乃仁圣之主,以宽仁为大,节用爱人,协和万邦。夫夷狄者,若受我中土之教化,今上也视之如己民,是以北和蒙元,东缓北狄,边境十数年旷然无忧患,太平之政,蔚然可纪。岂可轻开边衅,使边境不宁?”>
“这……”黄大人闻言顿时语塞,神色同时一变。>
身为黄宗羲的后人,他也循着先祖经世致用的治学之道,所以他并非只会钻在故纸堆里的学究,对淳治朝的治国方略也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红楼贾兰:今晚省亲,要不要逃?】最新更新章节〖第三五二回 阅卷结束 填榜争论〗地址https://m.zuimeng.net/466/466178/3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