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巨匠与孤人(1/2)

周盈想了想说:“听廖师傅说,清光绪年间,温州开始批量生产彩石镶嵌工艺品,大多应用于红木家具上,雕刻题材有人物、花草、虫鱼等。产品销往南洋,作品还参加日本东京的国际展览。抗战时上海小东门形成了一个经销温州彩石镶嵌工艺品的中心。1950年进入香港市场,年产达600多幅,有十几位艺人干脆定居香港,直接在那里接受客户订单,就地制作。在那个期间,彩石镶嵌传到外地,也许,就在这段时间里传到仙居的吧。”

金华斌指着县志里的一行小字说道:“最近,我在光绪县志里看到另外一种说法,司马光《赋何昌家括苍石屏》一诗明确地记载了“仙居所产”的括苍石屏,誉其为“括苍黄石屏,树如浓墨写,根深称条叶,生意绝潇洒”。仙居的彩石镶嵌技艺是在民间嵌“螺钿”技艺上发展完善起来的。比温州说的早了几百年,说不定这项技术的源头还是在仙居的呢。”

杨站长最后一锤定音地说道:“有争议,更有人关注,你们以自个的观点各写一篇彩石镶嵌源头考究的文章放到专刊中,这对提高专刊的影响力有较大的帮助。”

周盈突然想起什么说道:“对了,在温州采访时,听他们说到我们仙居有一个彩石镶嵌的名匠叫周精髓的,不知他现在哪里,我们可以对他作个专访。”

周精髓这名字杨站长听说过,是仙居的名人之一,玉石收藏家,收藏的精品一是大型和田碧玉《人间天堂》,它是和田碧玉的我国之最,毛重7520斤;二是玛瑙树《一言九鼎》,重11余吨。他还有一个传奇性的故事是在1980年,收藏了历代皇上家专用玉材和田老坑玉的最后一批材料,自此之后,老坑就被保护,不再开采,可不清楚他还善彩石镶嵌。

“你们看,这么一议,意外地冒出个彩石镶嵌大师,看样子我们文化站对本地的事关注得太少了。不能窝在家里,得各处走一走看一看,多些了解。”杨站长感慨地而置任务道:“我与你们两人一起去采访他一次,看看能否挖出些猛料。”

遇到周精髓先生后,他的名片头衔之多吓了三人一跳,上面印着树仁大学公共艺术研究所玉石研究室主任研究员、仙居龙人彩石镶嵌艺术馆馆长和台州绿玉堂顾问、大众精雕厂厂长还有各种社会机构的顾问等等,同时还有艺名山风与号点金堂,应是点石成金的意思。

在周先生的口中,彩石镶嵌的历史又向前延伸了上千年:“中国镶嵌艺术历史久远,风格独特。殷商时代,铜器铸造中即已出现错金嵌玉的装饰纹样。随着工艺水平的不断提高,天然彩石、卵石、贝壳、螺钿、宝石、玉石和人造玻璃料器、陶瓷、木料等都成为了镶嵌的原料。彩石镶嵌是一门古老的民间艺术,起源于汉末的东瓯文化。

“哪么,周先生能否给我们聊一聊仙居彩石镶嵌的历史呢?”杨站长更关心的是这项技术在本地的起点,如能增加一个历史之最,这对旅游绝对是一种助力。

“仙居何时出现彩石镶嵌,本人不是历史学家,不太清楚,知道的就是仙居的石雕一直来很兴旺,上世纪八十年代,我有缘结识温州彩石镶嵌世家出身的吴增得。相知后,了解到他们一直来都做小挂小屏,但由于社会经济等原因,发展十分艰难。此时也由于香港一位艺术家“大、精、奇”艺术创作思维的启迪,我就邀请吴老师进行创作大型彩石镶嵌艺术的尝试。在老一辈艺术家的支持下,在仙居政府的关心下,我们于八十年代底创作了大型彩石镶嵌“西游记“,在世界引起轰动。《浙江日报》以“彩石镶嵌世之瑰宝”为题作了热情洋溢的报导。其中有“象周精髓这样敢创世界之最的企业家”之描写。第一次吃螃蟹成功之喜阅至今难以忘怀。从此一个大型化艺术化的仙居彩石镶嵌走上了中华民间艺术的舞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非遗传承人】最新更新章节〖第53章 巨匠与孤人〗地址https://m.zuimeng.net/466/466899/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