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章 给江南百姓的大礼(1/2)

,如遇到内容乱码错字顺序乱,请退出模式或畅读模式即可正常。“黄花蒿?”    包括吴又可在内,所有懂医的都是一脸懵逼。    《肘后方》,也就是西晋葛洪所著的《肘后备急方》。    这是每个医者必读的医书,就跟读书人必读的《论语》一样。    《肘后方》中有一句:“青蒿一握,以水二生渍,绞取汁,尽服之”。    这就是治疗疟疾的药方。    可问题是,没求鸟用啊!    千百年来,无数的医者尝试用青蒿来治疗疟疾。    结果却是没任何药效,因此人们都认为是葛洪弄错了。    至于云逍所说的黄花蒿……那是个什么鬼?    很多医者甚至都没听说过,更别说是拿来治病了。    看到众人的神色,云逍摇头一笑。    别说是现在的医者,就是后世绝大多数人,都傻傻地以为青蒿素是从青蒿中提取的。    事实是,疟疾克星青蒿素,却不是从青蒿中提取的,你说神奇不神奇?    其实这是植物学名称,和药用名称不统一,所导致的一个混乱。    中药‘青蒿’,和植物学命名的青蒿,完全是两回事。    植物学上叫“青蒿”的植物,反而不含青蒿素,而中药上所说的‘青蒿’指的是黄花蒿。    屠呦呦从《肘后备急方》中获得灵感,带领研究团队提取青蒿素,因此获得大奖。    因为‘青蒿素’这个名字,绝大多数人都误以为,青蒿素是从青蒿中提炼出来的。    为此屠呦呦还专门写文章予以澄清,青蒿素来源于黄花蒿,准确的说,青蒿素应该叫‘黄花蒿素’才对。  如浏览器禁止访问,请换其他浏览器试试;如有异常请邮件反馈。  葛洪的方子里提到到的治疗疟疾的方子,指的不是植物学上的‘青蒿’,而是药材‘青蒿’。    由于青蒿和黄花蒿长的太像了,就跟双胞胎兄弟一样,寻常人很难分辨,以至于把二者弄混。    这一误会,造成了九州医学上千年大乌龙。    就连李时珍都被误导,以至于《本草纲目》也出现错误。    甚至到后来为了‘青蒿素’这个名字,学界还出现过‘青黄之争’。    最终还是按照中药的用药习惯,将中药青蒿抗疟成分定为青蒿素,而不是黄花蒿素。    “《肘后备急方》中提到的青蒿,并非是我们常见的青蒿,而是黄花蒿,绝对错不了。”    “太医院立即安排人,采集黄花蒿,按照《肘后方》所说的方子,为京营染病军士医治。”    云逍立即安排太医院的吏目去办。    吏目愁眉苦脸地说道:“下官从未见过黄花蒿,不知该去何处采集?又如何跟青蒿分别开来?”    “黄花蒿和青蒿单从外观上看,很难分辨。”    “不过要想区分二者,倒也简单,黄花蒿生在向阳之地,叶子在手中搓一搓,会有臭味,而没有气味的则是青蒿。”    “黄花蒿可是个好东西,不仅能治疟疾,对于大肚子病也有一定的疗效,还有解热作用。”    云逍一番耐心的解释。    吴又可‘腾’地一下站起身来,颤声问道:“云真人,此言当真?”    傅振商以及太医院的人,也都是难以置信地看着云逍。    困扰江南上千年的疾病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疟疾。    另外一种就是大肚子病(吸血虫病,此时尚不知道致病原因)。  ,如遇到内容乱码错字顺序乱,请退出模式或畅读模式即可正常。数千年以来,因为这两种病,不知道死了多少人。    尤其是大肚子病,让人闻风丧胆!    这种病的疫区主要分布在江南,以鄱阳湖、洞庭湖、太湖周围的湖区最为多见。    患了这种病,很多人开始日渐消瘦,瘦到皮包骨头,但是肚子却一天天的长大,就像个孕妇一般。    患者慢慢的就会丧失劳动力,最后在无药可医中绝望而又凄惨地死去。    最为恐怖的是,这病不仅传染,而且人畜共生。    只要村里一个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大明:我继承破道观后被奉为神仙】最新更新章节〖第345章 给江南百姓的大礼〗地址https://m.zuimeng.net/468/468386/3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