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二桃三士(1/2)
韩城,古称龙门,大禹治水就来过这里,司马迁老爷子死后也葬在这里,算的上是文化古地了,今天却迎来了一群满不讲道理的流民。
从城墙往下遥望,一望无际的流民,起码有几十万,乌压压的望不到尽头,刚炊烟就飘出去几十里。
三边总督杨鹤手扶着城墙,向下打量,心里着实的焦急,这些乱匪要是闹起来,可真的是没法收场啊。
洪承畴生的一副国字脸,腰里挂着宝剑,身后站着精锐的士兵,望着城下的流民,剑眉之下全都杀气。
韩城是洪承畴的成名之地,当年自己还是一介书生的时候,就差点消灭了流寇的首领王佐桂,如今升任延绥巡抚的他更是信心满满。
洪承畴安静的站在一边,他看出了杨鹤的忧虑,在杨鹤身边小声说道,“老大人,何必为一些流寇忧虑,彼虽势众,但能战者十不足一,以卑职之见根本不必招安,在下凭三千虎贲劲旅,便足以灭之。”
杨鹤留着小山羊胡,身形因为流寇的事情也越发的瘦削,可以说为了崇祯皇帝的伟大事业,殚精竭力了。可是来这三边时间够长了,这匪没剿完,反而愈演愈烈,没办法只能收降他们。
杨鹤收起弯着打量流民的身子,正了正乌纱帽,手不自觉的摸了摸补子上的孔雀,叹息一声说道,“彦演啊,还记得我跟你说过什么吗?大明到了今天的地步,不在于军事上的错误,而在于天时与人政,你真以为杀人能解决问题吗?从太祖爷开始,便有流民了,也没见什么时候杀尽过,反而到了今天演变到无法控制的地步,可见是一味的动武,解决不了问题的,这些流民以前也是农夫,也是孩子的父亲,都是大明的子民,能不杀,就不杀。”
洪承畴虽然低着头,恭敬的站在杨鹤身后,但是心里却不以为然,这杨鹤一心思的元气说,也就糊弄不愿意多花钱的崇祯皇帝可以,但是糊弄洪承畴,却一点作用都没有,如今的洪承畴满是杀气,就像是一把出窍的剑。
看着杨鹤脸上的褶子和头上的白发,走路的垂姿,洪承畴便暗自感受到这位老上司恐怕在三边呆不了多久,到时候西北问题,肯定会有自己解决,到时候自己在想办法解决这些流民也不迟,何必给别人做嫁衣。
但是有一些势力发展过于快速,又让洪承畴不得不上心,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便继续说道,“大人,此次圣上从内库了拨了十万白银,各藩王募捐了五万两,粮食五万石,而流民却着实多了一些,所以这些物资对于救灾来说无异于杯水车薪,不知道大人准备如何分配。”
“确实少了一些,这些物资最多也就能救援一成的百姓,要是把物资都分配给他们,根本起不到救灾的作用。”杨鹤抚摸着山羊胡,心里全都是诅咒崇祯爷小气的话。
“大人,卑职有一个想法,这流寇虽然人多,但是实力强悍的也就那么一家,不如在受降过程中,我们将各家首领集中起来,按实力分配,只给实力强大的几家配发银两和物资,剩下的小势力,也给他们发些种子和银两,便让他们散了吧。只要安抚好这些强悍的实力,这些小势力便不敢闹,就算有敢继续闹的,只要天师一出,剿灭只是弹指间的事情,大人您看如何啊?”洪承畴心里暗想,虽然老头子在这里,自己不能有什么大作为,但是慢慢的减轻你们的实力,我还是做的到的。
“这如何判断他们的实力强弱呢?不能单单以人口判定吧,据我所知有的流寇人数已经达到数万甚至十数万,而且这样的实力绝对不少。”杨鹤眯着眼睛打量了洪承畴一眼,杨鹤虽然年纪大了,但是不代表他看不透洪承畴的私心。
但是杨鹤也明白,自己是京官,不可能永远在这里呆下去,这三边还是要找个时间交给洪承畴的,到时候自己好脱身,所以对于洪承畴的想法,他也就睁一眼,闭一只眼。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明末行】最新更新章节〖第十五章 二桃三士〗地址https://m.zuimeng.net/47/47222/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