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冰河又作恶,世界入浩劫!(2/6)

四个女子,一般认为是母系氏族社会的葬俗。死亡儿童埋在居住区,多采用瓮棺葬。一座女孩土坑墓中随葬品精致丰富,表明当时对女孩的爱重。

石峁文化:距今约4300年左右,位于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市高家堡镇石峁村的秃尾河北侧山峁上,地处陕北黄土高原北部边缘。遗址面积约425万平方米,拥有一座石基建筑的“皇城台”大型遗址,该遗址属于中国北方地区一个超大型中心聚落。专家初步认定这个“石城”的寿命超过300年。这里可能是华夏族最早期的王城,华夏始祖黄帝的陵墓距离这里很近。

红山文化: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遗址分布面积达20万平方公里。红山文化年代为公元前4000~前3000年。红山文化的居民主要从事农业,还饲养猪、牛、羊等家畜,兼事渔猎;还有磨制和打制的双孔石刀、石耜、有肩石锄等。陶器以压印和篦点的之字形纹和彩陶为特色,种类有罐、盆、瓮、无底筒形器等,玉器是红山文化的精髓。

马家窑文化:距今5700年至4300年,位于甘肃省临洮县的马家窑村,该文化遗址主要分布于黄河上游地区及甘肃,青海境内的洮河、大夏河及湟水流域和凉州的谷水流域一带。

仰韶文化:距今约7000年至5000年左右,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仰韶村,具有黄河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彩陶文化的典型特征,彩陶文化以渭、汾、洛诸黄河支流汇集的关中豫西晋南为中心,其文化区域包括北到长城沿线及河套地区,南达鄂西北,东至豫东一带,西到甘、青接壤地带等广泛地区。

大汶口文化:距今约6500—4500年左右,位于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大汶口镇,文化遗址分布地区为东至黄海之滨、西至鲁西平原东部、北达渤海北岸、南到江苏淮北一带等广泛地区。

大汶口文化盛行枕骨人工变形以及拔牙。多见夹砂或泥质的红陶,早期以红陶为主,晚期发展为轮制陶器,出现了硬质白陶。纹饰常见镂孔、划纹、附加堆纹、篮纹,还有彩陶和朱绘陶。彩陶较少但富有特色,石器磨制精美。中期以后更出现了制作精良的玉器。

在发掘的遗址中,安徽蒙城尉迟寺遗址发现了大汶口文化晚期的聚落遗址,由成排分布的红烧土排房建筑构成。这些排房多则六间一排,少则两间相连,布局严谨,显示了较高的建筑技术。

大汶口人的葬式一般为仰身直肢葬,也有俯身葬、屈肢葬和二次葬等。另外还发现部分折头葬、折肢葬等较为特殊的葬式。中晚期以后发现有木质葬具,在有的成人墓的随葬品和儿童瓮棺的葬具中还使用了带有各种陶文的大口尊。出现了夫妻合葬和夫妻带小孩的合葬,它标志着母系社会的结束,开始或已经进入了父系氏族社会。

龙山文化:距今4000年左右,位于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县龙山镇(今属济南市章丘区),该文化区域分布于黄河中下游的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等省。龙山文化源自大汶口文化,具有“磨光黑陶”典型文化特征。

这些文化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它们都在4300至4000年的时间段里神秘地消失了!他们为什么要抛弃自己的家园和土地?我们认为只有极其严重的天灾人祸才会让人类举族逃难和迁徙。那么这场天灾人祸是什么?如此广泛并同期而至的灾难只能是全球性的气候灾难,即发生在距今4300年至4100年的小冰河期,冰河期导致全球气候变冷、干燥、河流及湖泊干枯、土地沙漠化等,这些恶劣的自然环境,对于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而言是致命的打击,因此农耕民族都要南迁逃难和谋生的强烈动力!

位于中原地区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往江淮地区、江汉地区和长江以南地区迁徙是他们必然首先,因为当时人口稀少,这些地区能够接纳他们,加上当时严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凿壁窥光】最新更新章节〖第61章 冰河又作恶,世界入浩劫!〗地址https://m.zuimeng.net/471/471445/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