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七章 新设(1/3)

褚遂良整了整官帽,也快步走入了殿内。

殿内,长孙无忌早已坐在这里了。

如今朝野皆知,赵国公乃是太子殿下最倚仗的左膀右臂。

陛下东征期间,更是如此。

长孙无忌坐在大殿的一侧,沉默不语,拿起茶碗,看着茶水迟迟没有饮下。

内侍纷纷给几位朝中重臣倒上了茶水,而后侯在一旁。

几人不见太子来,便自顾自说着话。

褚遂良低声与许圉师,郭正一谈着。

许敬宗与颜勤礼,张大安也谈着。

一时间殿内窸窸窣窣的话语声不少。

“好了。”

赵国公终于开口,众人这才安静。

长孙无忌放下了茶碗,道:“今天太子让我等在这里议事,最好有一个结果,在陛下前往泰山封禅之前,来年开朝之后,就要将事办下去。”

要拆分京兆府是一件很大的事,今年多半是完不成,可赵国公说要在封禅之前,这未免有些太着急。

封禅的日子要在明年的九月,也就是陛下要在九月前抵达泰山,那就要在来年五月前动身。

满打满算,距离明年五月,也就书,颇为吃惊。

他抬头问道:“舅爷,大唐的国事都是在这里处置的吗?”

长孙无忌笑着点头,说话间就批复了一份文书,又道:“当年太子殿下就是坐在这里学政观政,三五日间太子殿下就能处置别人需要忙一个月的政务。”

“家父当真这般厉害?”小於菟迟疑道:“难怪我天赋异禀。”

长孙无忌接着道:“不过学政观政是一件很枯燥且耗费心神的事。”

小於菟拿起一卷厚厚的卷宗,入眼看到的是许多文字,他又眨了眨眼,道:“舅爷,这上面写着的是什么?”

长孙无忌看了一眼解释道:“这是新罗送来的国书,说是在东海的倭人派来使者,他们渡海来到大唐,是新罗使者金春秋举荐的。”

小於菟掰着手指数着,“高句丽人,突厥人,西域人,吐蕃人,南诏人,倭人……”

长孙无忌感到欣慰,看来东宫平日里一定有悉心教导的。

“当年太子殿下在这里学政一学就是一整天,时常问老夫政事,在参知政事之余,还要治理关中,如此十余年。”

小於菟道:“家父如此勤勉,於菟定效仿之。”

长孙无忌点头,没再理会他,继续处理着今天的国事。

少顷,再侧目看去,见到这位皇孙不知道何时,已趴在一堆文书上睡着了,口水还流淌着。

长孙无忌摇头一笑。

睡了一觉醒来的时候,也不知是时辰了,外面还是阳光明媚,小於菟揉了揉眼道:“舅爷?”

长孙无忌又是点头。

他挠了挠有些乱糟糟的头发,用袖子擦了擦口水,目光呆滞地坐在一堆卷宗上。

皇孙像是睡醒了,又像是没睡醒。

好一会儿之后,他终于站了起来,痛快地伸了一个懒腰,而后大步离开。

本来在议京兆府改制后,长孙无忌的心情很不好,因为这件事又一次因京兆府不想让权,故而作罢。

对此,长孙无忌对东宫太子放任许敬宗的行为是有些不满的。

但今天看到了皇孙,此刻的心情却格外的好。

五岁的小於菟每天都很忙,每天早晨都要听四贤讲课,午后用了饭才能有一些自己的时间,这段时间他可以自由玩闹,只要不闯祸。

到了夜里,小於菟就要学写字,这大概就是他一天的全部生活,偶尔能够放假玩一整天。

夜里,李承乾看着舅舅书写的奏疏,这是今天许敬宗与褚遂良在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大唐太子的悠闲生活】最新更新章节〖第三百六十七章 新设〗地址https://m.zuimeng.net/503/503057/3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