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学习导数和剩余价值(1/3)
今天上午的课是数学和政治。数学课姜老师果然就是按照“自学为主”的方式教学。全部由同学们自己看,姜老师也在课室,但是两节课基本就坐在讲台上负责给学生解答自学的疑问了。而且解答也是以提示为主,基本没有详细讲述的。下课前,姜老师总结性地讲述了十分钟左右的内容。他强调大家注意理解导数的三个不同的表征:
一、导数在数学上表示为函数的变化率。
二、导数在几何上表示为直线的斜率,曲线上任何一点切线的斜率。所以曲线的导数是一个变量。
三、导数在物理运动学上表征为路程的速度,速度的加速度。欞魊尛裞
总体来说,导数反映了物理运动的变化趋势和状况。
这种总结性的引导和讲述使秦关有一种被点醒的感觉。使秦关对导数的理解得到了总结性的提高。所以尽管下课铃响了,秦关根本没有离开教室,埋头在做关于导数的三个表征的自学笔记。直到第三节上课还没有做完,看着政治老师走入课室才停手,不太情愿地拿出政治课本。
担任政治课的是谭老师。高高的个子背有点弯,留着运动头,带着一对黑框近视眼镜。一身灰白色的中山装。满口福建潮汕地区的闽南口音,样子很像一个学者。课本是《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
虽然秦关还想继续完成数学笔记,但是在政治课上看数学是不太好的吧!秦关只好在下午才继续数学笔记了。
政治课虽然也是自学,但谭老师还是利用第一节课讲述了这门课的概况,指出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理论的核心地位等。
同学们好像对政治课还是兴趣不大,加上谭老师讲课有点死气沉沉,同学们都有点晕晕欲睡的感觉。一些后面的同学干脆就悄悄打开了数学书了。
秦关翻开了课本,还是比较认真地看了下去。很快就被剩余价值理论所吸引了。
凡是自学就一定做笔记。所以在这两节政治课秦关记下了关于剩余价值的笔记如下:
剩余价值的基本含义
19世纪,世界资本主义尚处于早期成长阶段,企业规模一般都不大,生产技术手段非常简陋,虽然也曾出现过局部的暂时的过剩现象,但总的来看整个社会生产是短缺的。在这样一种历史条件下,资本家为了赚取更多的利润,所采用的主要的基本手段就是强迫工人长时间高强度地劳动。这种高压手段很自然地引起了工人的抵制,以至反抗。就是在这样一种历史背景下,马克思提出了剩余价值理论,其基本观点是:
(1)资本家向工人支付工资,购买工人的劳动力以后,即强迫工人为其长时间地劳动,货币由此转化为资本;
(2)资本家的全部资本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用于购买工人的劳动力,称为"可变资本",其价值量在生产过程中是可变的,能通过工人的劳动来增加;另一部分用于购买机器设备、原材料、燃料等,称为"不变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其价值量是不变的,只是将原来的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去;
(3)工人的全部劳动时间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叫"必要劳动时间",用来再生产工人的劳动力价值,另一部分叫"剩余劳动时间",用来创造新的价值;
(4)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所创造的新价值,就叫剩余价值;
(5)剩余价值本来是工人劳动的产物,应归工人所有,但是却被资本家凭借对企业的所有权无偿独占,这就是资本家剥削工人发财致富的秘密;
(6)资本家为了加强对工人的剥削,赚取更多的剩余价值,所采取的基本途径有两条,一是强迫工人延长劳动时间,或强迫工人提高劳动强度,绝对地增加剩余劳动时间,这种方法叫“绝对剩余价值”;二是通过技术进步,缩短必要劳动时间,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工农兵学员】最新更新章节〖第66章 学习导数和剩余价值〗地址https://m.zuimeng.net/508/508607/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