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伴读(下)(1/2)
刘辩确实想找一个伴读,不过可不仅仅是因为一个人独自读书太孤单了。
他想找一两个年龄相当的少年,最好身后的政治地位还不低的,既可以当作心腹培养,更可以拉拢住一批政治人物。
这样的心思,可不应该出现在一个前段时间还懵懵懂懂的迷糊皇子身上,他也只好假辞一人太过孤单。
“高望,你说谁适合做孤的伴读?”刘辩看着高望,淡淡道。
看到刘辩盯着自己的灼灼目光,高望不敢直视,低下头回答到:“殿下,奴婢也不知道,不过..二国舅家中..”
不等他说完,刘辩就一把打断,语气淡淡:“不选!二舅父家中的表弟太小了..”
“那..奴婢就不知道该选谁了。”高望挠挠头。
二国舅,就是何皇后的同母兄,何苗。
何苗之长子何宁如今六岁,比刘辩小两岁。按理而言,选为刘辩伴读倒也合适。不过,何氏一家因为何皇后的缘故已经显贵。再选何宁为伴读,就有些树大招风了。
帝国之政治,有时防备外戚甚于宦官。
何也?宦官再凶猛,也只是帝王之家奴,一道诏书就可解除权势。外戚则不然,一旦做大,后果不堪设想。外戚之教训,汉室太过于深刻了。吕后也许太过遥远,但是王莽之篡位、梁冀之鸠杀质帝可是历历在目啊..
所以,刘辩不会选何氏家族任何一个人为自己的伴读,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董太后的家人。
太宗文皇帝时薄太后嫁侄孙女于时为太子的景皇帝为太子妃,最终造就了一出悲剧。景皇帝也许无情,但是从政治上而言,却是最佳选择。吕太后的教训,当时殷鉴不远。
刘辩在脑海里努力搜索着自己记忆当中的三国人物,想要找到两三个和自己年龄相差无几的人物。
然而,思来想去,却找不到一个合适的。
诸葛亮?一八一年生人,如今方才两岁..
周瑜?似乎比诸葛亮还小吧?也不对。对了,他的父亲好像叫周异来着,官拜洛阳令,也不知道周瑜出生没有。还是让高望打听打听吧。
孙策..貌似和周瑜同年。就算这家伙年龄合适,刘辩也不相信他能读的进去书,当个猛将吧还是。
鲁肃?貌似可以,好像是一七二年出生。可问题是现在人还在东城老家,而且声名好像还没出来。怎么选?
曹丕?还没出生呢。
..
刘辩无奈,叹了口气。
找个人才,怎么就这么难呢?
高望有心解围,可惜也想不出有哪家公卿之子和刘辩年纪相仿,眼看着自家主子闷闷不乐,他只好道:“殿下,不如到外面去吧。在殿中呆久了,会闷的。”
刘辩想了想,与其呆在殿中闷闷不乐,不如到外面散散心,也许事情会有转机呢,也就答应了下来:“走吧,去后花园。”
去往花园途中,却遇到一个将军领着一队士兵迎面而来。
见到刘辩,将军匆忙向他行礼:“末将见过史侯。”
刘辩回礼之后,道:“将军辛苦了。孤去后花园,将军自去巡视便是。”
那将军闻言,遂告退自去。
待那将军走远之后,刘辩扭头问高望道:“高望,刚才那位将军是谁?”
“回殿下,刚才那位将军是太尉杨赐之子,卫尉杨彪。”高望道。
“杨彪——”刘辩眉毛一挑,声音不又高了起来。“可是弘农华阴人?”
高望点头回答到:“是弘农华阴人。”
刘辩激动了起来。
弘农杨氏,此时与袁绍袁术所在的汝南袁氏一样,自杨彪曾祖杨震起,也是累世公卿,“四世三公”。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三国之残汉再起】最新更新章节〖第七章 伴读(下)〗地址https://m.zuimeng.net/51/5108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