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宵王护犊(1/2)
作品:《旧时皇榭》(一)
太子一路奔波,终于到了全州,这全州在最南部,原先也算是蛮夷之地,经过这几十年的开发,已经是慢慢开化。萧王理良,原姓宇文,其父原名宇文良为大将军,因为战功显赫被赐国姓“理”。理良曾教时为皇子理昭桓武功,理良少时随父亲进宫,曾陪皇子一起练武,与理昭桓感情深厚。后袭大将军职,先帝理昭恒对其极为信任、重用。
太平盛世,国盛军强,而全州正当开化,民风彪悍,全国各地不少草寇流窜至全州,再加之全州临海,也有不少海寇。隆嘉四年,理昭桓就让理良至全州安定,后封宵王,这全州也就成了他的封地。新皇理昭基登基时,宵王并未和南王等各地王爷一样参加了登基典礼,而是登基两天后才到达京城。
全州山高路远,京城的消息传到这里也上要近十余天时间,再加上理昭基有别的考虑。他夺得整个天下,靠得是十余年来的苦心经营和行事迅速。自己本身就是前太子,也是顺和帝嫡长子,先帝理昭恒的亲哥哥这个皇位被他夺了,也算没有落入到他人手中,江山照旧姓理。再说理昭桓本身就是身体有恙才驾崩的。理昭基也不算是弑君。在这个敏感时候,一个不甚明了的表态都可能断送了一家老小的性命。各王、各地方官员、将军也不会出这个风头。又不是改朝换代,无人愿意担任这个风险。
若说要是谁敢对这次夺位抱不平,照着以前与皇帝的感情、皇帝的圣宠,这位宵王定是要第一个掀起反竿的。所以理昭基夺得皇位的同时,立刻安排了军队守在全州城外,又召了宵王世子进京,再等到京城肃清完毕,其他王爷、将军至京中,天下军权都被理昭基牢牢控制手中时候,才开始宣宵王进京。
新皇理昭基对他也是格外的关照,一路上和在京中都看守得甚严,不得与外人联系。让理昭基奇怪的是,这宵王倒也老老实实地认了新皇。三拜九叩,所有规矩一个不少,也是诚惶诚恐的谢新皇恩。理昭基倒是寻不到他的短处来,到了时日自然放他回了家去。
理昭基刚登基,需要的是安定和收买人心。当然对宵王的盯防是一刻也没有松懈。全州城虽然鱼龙混杂,但是十几年的精心经营,加上宵王的精明。宵王是完全察觉到这种盯防,也知道这全州北面已经是密密麻麻的排兵布阵了,稍一有动作,立即硝烟四起。宵王倒是一点也不放在心上。更是有心利用这些眼线,让新皇帝放心。
(二)
当太子出现在宵王府的时候,理良拜倒在地,没有南王的惊慌,倒是一副恭候多时的样子。原来宫破的当天晚上,先帝理昭桓命郑京急写了封信给宵王,用飞鸽放了出去。全州太远,信息传播不畅,宫中有几只飞鸽专门用于理昭桓和理良通信,以便理良能够及时将全州的情况通报给皇上。
理良收到的信中只有六个字:“先忍后谋等犊。”收到这信的时候,理良就知道出事了。
这些信鸽都是花了心思训练的,一般不会出问题,且若有机密或是重要事情禀报的话,他和皇上手里还有一套简易的密码,能传达一些简洁的话语。如“请战”,“危”之类的词语。但是皇上没有用密码,也没有直接说清楚什么事情,怕鸽子中途出问题,说明事情危急、重大。这“犊”又是指什么?但是光着四个字就有一个“忍”一“等”,可见不能轻易行事。
等到几日后京城传来消息说理昭恒驾崩,太子畏罪自杀烧死,北王登基。宵王觉得心口一阵绞痛,一口血当场就喷了出来。又想着信上的那句话,如今已经是证实了一半。按照陛下的指示,北王反,皇宫倾,先识时务,忍下这口气,做长久之计。都说太子烧死,但是信上却说等“犊”,宵王确定这等“犊”便是等太子,心中方有些宽慰,勉强打起精神。
这还是要说十多年前,一次理良跟随皇帝外出打猎,当时太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旧时皇榭 最新章节第十四章 宵王护犊,网址:https://www.zuimeng.net/54/54632/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