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五章 刻玺北方(1/4)
第一百一十五章
刻玺北方
“孙策临终前将讨逆将军与会稽太守的印绶挂在了其弟孙权的脖子上,对孙权说:举江东之众,决机两阵之前,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如卿。(.最稳定,)孙策将孙权托付给张昭,不过孙策留下一句颇为耐人寻味的话给张昭:正复不克捷,缓步西归,亦无所虑。孙策死后,张昭带着孙权前往军营,并且亲自扶孙权上马,巡视三军,孙权在短时之内暂时稳住了江东局势。”[..com]
庞统说完之后,自己也陷入了深思。
一开始听到这个消息,以为是好事。
但是,一个未满二十岁的年轻人,能够这么短的时间里稳定江东六郡的大局,既没有政变,也没有不攻自破,这一份能力与魄力,孙权恐怕并不是一个能够小看的人。
“孙家的人啊,永远不知道他们留给了后人什么。”
郭嘉莫名一叹。
他也佩服孙策,因为江东的基业,是孙策一手打拼出来的。
跟孙坚有关系吗?有,利弊两面都有。
孙坚没有给孙策留下寸土之地,仅仅是几个旧将与数千兵马,这是孙策得益孙坚之处,而弊端呢,孙坚在江东结怨结仇,这些债,孙策还不完,孙权也还不完,历史上直到东吴灭亡才算正式烟消云散。
恰如孙坚到死都不知道他给孙策留下了什么,孙策到死也不知道他给张昭的一句话会带来怎样的后果。
正复不克捷,缓步西归,亦无所虑。
仗打不赢,就向西归去,不用有顾虑,西归,归去哪里?自然就是许昌朝廷。
有了孙策这句遗言,也就不怪江东在危难之时,总有为数不少的投降派。
孙策死的时候,孙权才十八岁,孙策看不出孙权有打仗的才能,生怕在战争来袭之时,孙家在孙权带领下会有覆亡的危机,也许是出于这个考虑,他才给张昭嘱咐了这样一句话。
可是孙策错了,孙权打仗的才能不在冲锋陷阵之骁勇,而在运筹帷幄之智谋。
江东惊变,郭嘉算是心中早有准备。
“派人去江东吊唁伯符,另外再帮我带句话给孙仲谋,江东有难之时,我若能援手必义不容辞。”
论辈分,郭嘉是与孙坚平辈论交,算年纪,郭嘉也比孙权年长十年有余,从这两方面来看,郭嘉对孙权是长辈对小辈。
不过彼此的地位都是诸侯,在同一个层次上,又应该是平等而论。
庞统按照郭嘉的吩咐离去。
官渡之战的形势在这个月急转直下。
曹操不断骚扰袁绍后方粮道,这让袁绍头疼不已,于是袁绍便派了大将淳于琼去迎粮,将粮草囤聚在乌巢镇。
这场战役对决的双方是袁绍与曹操,可真正给胜负带来决定性变化的人,却是一个文人。
许攸家人犯事下狱,许攸说情遭拒,于是便叛离袁绍投往曹营,顺便将袁绍屯粮的地点透露给了曹操。(!赢话费)
曹操大喜过望,亲率虎豹骑偷袭乌巢,乐进一马当先将淳于琼斩落马下。
乌巢大火冲天,数十万大军所需粮草被焚烧。
曹操精锐尽出,夏侯渊,乐进,于禁,李典,曹仁,徐晃等等大将在曹操手下都发挥出了难以估量的能力。
粮草被烧,却也不是一时能被烧尽。
袁绍得知此事后,帐前大将张颌请命率军去救乌巢。
可是袁绍却自以为曹操偷袭乌巢,官渡大营必定疏于防范,于是派张颌与高览率军直袭官渡。
“主公!乌巢大火不灭,粮草殆尽,这数十万大军将不攻自破!曹操用兵如神,他偷袭乌巢以快取胜,而他的大营,定有重兵把守!”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三国之寒门天下】最新更新章节〖第一百一十五章 刻玺北方〗地址https://m.zuimeng.net/85/85802/2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