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重阳宴(1/2)

满脸爽快的薛明这才带着众人并花荣等人一并下了清风山,径自往清风寨所在的方向赶去。待众人赶到了清风寨,已是夜晚时分,寨子里灯火通明。花荣叫部下前去叫门,却是过了约摸半盏茶的时间,寨门方才迟迟的打开。薛明有些不耐的进了寨子,便见刘高一家已是在大厅恭候了。见了薛明,刘高一家当即便是向着薛明拜倒,以感谢薛明的救命之恩。前次在清风山,由于天色已晚,本就视线不清。况且刘高的老婆跟儿子又是在地牢中关着,衣衫褴褛的薛明也没细看。这时二人打扮一新的重新出现,薛明方才来得及仔细打量。这刘高的老婆虽然半老徐娘了,眉目间却依稀还能看出当年的模样,想必年轻时也是应该是个有几分姿色的妹子。而刘高的儿子或许是遗传了更多来自他老婆的基因,长的倒是一表人才的,只是俩眼青,脸色苍白。也不知是被关的紧了,还是生来就是这个模样。不过瞧这年轻人一进大厅后就朝着身边的一众女眷不住的打量,薛明一看就觉得这丫的不像是什么正经的货色。一番宴饮后,薛明本想于次日便告辞离开,无奈花荣跟刘高一家都是殷切的挽留,况且宝英也不愿和才刚刚相见的哥哥姐姐就此分别。于是薛明一行便不得不又继续留在这清风寨多住了些时日。这一日,却是一年一度的重阳佳节。或许现代不是很重视这个节日。然而在这大宋朝,重阳节却是极为人们所重视,也是极为热闹的。传说重阳节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重阳节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春秋战国时期。战国时代,在那个时候,重阳节便已受到人们的重视,但却只是在帝宫中进行的活动。据说是汉高祖刘邦的妃子戚夫人遭到吕后的谋害,其身前一位侍女贾氏被逐出宫,嫁与贫民为妻。贾氏便把重阳的活动带到了民间。贾氏对人说:在皇宫中,每年九月初九,都要佩茱萸、食篷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从此重阳的风俗便在民间传开了。而直到唐朝时,重阳节才被定为正式节日。从此以后,宫廷、民间一起庆祝重阳节,并且在节日期间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等到了这宋代,重阳节就更为热闹了。一大早的,寨子里的大多数人便已收拾停当,薛明也是懒懒的被薛母给叫了起来。虽说每年都要有这么一出,薛明仍是不太适应这个习俗,早上得要早起**不说,还得弄个彩色的袋子挂在身上,里面还得装上紫红色的茱萸。一个大老爷们挂着个彩色的袋子不说,这袋子还给整的香喷喷的,总之那味道薛明觉得特不适应。趁着母亲不注意,薛明就悄悄的将它给扔在了**上了。除了薛明一家,清风寨的男女老少也是都阖家出动,无论大人小孩,人手一个彩色的袋子,里面不用说也是装满了茱萸的。那味道,香的薛明都受不了。此时已经66续续的有着不少人家已经竟相的朝着青云山的最高处攀登了。说来这重阳登高,还有着这么一个典故。说是汝南人桓景随费长房学道时,有一天,这费长房就对桓景说:“九月九那天,你家将有大灾,其破解办法是叫家人各做一个彩色的袋子,里面装上茱萸,缠在臂上,登高山,饮菊酒。”所谓“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嘛,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思,等到了九月初九这天,桓景一家人便照着费长房的指示行事。等到了傍晚一家人回家一看,果然家中的鸡犬牛羊都已死亡,而全家人因外出而安然无恙。于是,茱萸佩袋,登高“辟邪”的这么一个说法便流传了下来。由于这个登高的习俗,重阳节又在民间被称之为“登高节”。金秋九月,天高气爽,在这个季节登高远望,不仅可以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而且还可以饱览祖国的大好河山有木有?和登高相联系的还有吃重阳糕的风俗。高和糕谐音,作为节日食品,最早是庆祝秋粮丰收,喜尝新粮的用意,以后民间才有了登高吃糕,取步步高的吉祥之意。除了吃重阳糕,还得赏菊,饮菊花酒。因为农历九月又俗称菊月,此时正是菊花盛开的时节,而在汉族的古俗语中,菊花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大宋改造计划】最新更新章节〖第151章 重阳宴〗地址https://m.zuimeng.net/88/88188/1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