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 党人碑(2/2)
杭州等多地任职。苏轼与其父苏洵、弟苏辙俱有文名,世称“三苏”。苏轼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很少人知道的是,所谓的唐宋八大家,除了唐朝的那两位,剩下的宋朝那几位都是苏轼的徒弟!苏轼以《赤壁赋》、《石钟山记》最为著名,其词突破晚唐、五代以来专写男女恋情、离愁别绪的旧传统,开豪放一派,对词的展起了重要作用。同时,他还是一位书法家,擅长行书,与黄庭坚、米蒂、蔡襄并称“宋四家”。纵观苏轼的一生,三次遭贬,宦海沉浮,但他“以民为本”的思想和主张从来没有动摇过。王安石担任宰相推行变法时,苏轼支持司马光坚决反对;王安石变法失败,重新登上相位的司马光要尽废王安石新法,苏轼又不同意。如果苏轼当初支持王安石变法,或后来支持司马光废法,他完全可以青云直上,飞黄腾达,官运亨通,但是,他坚持“以民为本”的施政理念和自己的独立人格,宁为民碎,不为官全,这是苏轼最可宝贵的精神和品质。崇宁元年(11o2)九月,赵佶上位的第二年,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有个当了王安石女婿的弟弟蔡卞的关系,圣眷正隆的蔡京假托“绍述”的名义,唆使赵佶将元祐年间反对新法的大臣和元符年间有过激言行的大臣,如文彦博、苏轼、秦观、程颐等共12o人列为“奸党”,请赵佶御书,镌石刻名,立碑于端礼门,实则是想掌握大权,钳制天子。这碑就叫“元祐党籍碑”,也称“党人碑”。崇宁三年(11o4)六月,又增至3o9人,皆称“奸党”。赵佶亲自书录这些人的姓名,刻碑立于文德殿门东壁。蔡京的手书则刻石立于全国各州县,以颁布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