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四章 奇策 【4000字二合大章】(1/3)

不过,相较于缙绅地主找人代替徭役,隐户问题更难解决。因为隐户的数量实在是太庞大了。即便动用全部衙门公人、卫所军队进入当地地主的田庄进行清查也会需要很长的时间。但谢慎还是决定去做,因为他不去做就不会有人去做了。归根到底土地问题是困扰所有封建王朝的难题,大明也不例外。如果能够解决这一问题,大明国运将会蒸蒸日上。好在此番清查的只是直隶、山东,并不是全国性的。饶是这般地方官府和卫所军队都耗费了大量的精力,清查出三百万隐户。这可是个令人触目惊心的数字。三百万人,朝廷一年得少收多少税赋?少征发多少徭役?那些逃籍的隐户免除了徭役,接纳隐户的缙绅地主则有了廉价劳动力,且可以瞒报人口逃去粮税,各有好处。可朝廷呢?朝廷的损失谁来承担?一旦国库空虚,大明朝廷就将举步维艰。不但边军的庞大军费难以开支,就连基础支出如修缮宫殿甚至百官俸禄都发不下来。这可是关乎天子面子的重要问题,皇帝没有面子自然会雷霆暴怒。谢慎不是一个不通情理之人,但在隐户问题上他不打算妥协。逃籍的百姓确实是没办法,可若人人都如此,大明的户籍制度就名存实亡了。更何况,真正获益良多的不是这些隐户本身而是那些缙绅地主。隐户比起投献土地的百姓更廉价,毕竟投献土地虽然名义上意味着土地所有权变更。但实际上土地所有权还是那些原所有者的。他们只需要象征性的交一小部分租子给地主即可。而隐户则完全不同。他们在当地连户籍都没有,之所以能够生存下去就是因为地主缙绅的庇护。地主缙绅不是观世音菩萨,之所以庇护他们自然是看重了廉价的劳动力。可以说这事一种畸形的共生关系,乍一看上去十分不合理,实则却是利益下最理想的结果。谢慎不认为百官们看不到这点,他们之所以不发声还是利益二字。这些官员的家族在当地大多是望族。本身族人就是受益者,这些官员们当然选择默不作声装糊涂了。越是如此,越是形成了一股风气。到了正德朝这股风气已经到了不得不整治的地步。朱厚照看到谢慎呈上的奏报,脸色一阵青紫。憋了良久,天子长叹一声连连摇头:“想不到朕的子民活的竟如此艰辛。朕真是有些惭愧啊。”谢慎微微有些惊讶。朱厚照第一反应竟然不是震怒,而是感慨百姓生活不易,真的很难得啊。俗话说的好屁股决定脑袋,朱厚照贵为天子坐北面南,维护的自然是统治阶层的利益。这无可厚非,换成任何一个人都会这么去做。但他在维护统治阶层利益时还能想着百姓真的很不容易了。“陛下,这并非陛下之过矣。”谢慎的安慰并没有让朱厚照觉得好过。“先生觉得徭役制度是不是太严苛了?”谢慎心中一沉。这个问题实在是有些难回答。徭役制度本身是为了完成浩大工程,这并没有什么问题。只不过有的朝代工程多有的朝代工程少,征徭役多了就会有民怨,这也是正常的事情。但如果取消徭役,那才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就拿疏通运河这件事来说,没有徭役征发谁来做这件事?军户吗?他们既当兵又种地,现在又要来疏通运河是不是太过分了些?地方官府的吏员?这一共才多少人?靠雇佣?朝廷一共才多少岁入?全贴进去都不够疏通运河的吧?诚然徭役中有为帝王修建宫室、陵寝这样的事情,但更多的情况是有利于民生的大工程。譬如运河疏通,譬如长城修缮。谁敢说没有从这两件事中受益?一旦把徭役变成有偿化,国家负担大了不说,向心力也会极速流失。所以说,义务徭役制是绝对不能变的国策。“先生真是这么想的?”朱厚照显然有些迷茫了。为什么大明会有这么多的问题,处理完了一件又有一件冒出来,仿佛存心跟他作对。“陛下不妨这么看,如果没有徭役就没有长城没有运河。百姓们不但要面临鞑靼人劫掠之苦,还少了许多靠着运河谋生的机会。”有些话谢慎也只能说到这个地步了。“唉,道理是这么个道理。可朕总觉得似乎这个制度哪里有些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寒门首辅】最新更新章节〖第五百五十四章 奇策 【4000字二合大章】〗地址https://m.zuimeng.net/88/88203/5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