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四章 八股(1/3)

阴森森的刑部大牢,其中有一座的牢门上贴着一对绣春刀的图案,生人勿进!这就是专属于锦衣卫的牢房,专门奉旨办案的地方,被官员称为锦狱。水印广告测试水印广告测试

不过大多数锦衣卫都不满意这里,总有一种寄人篱下的感觉。尽管这些年锦衣卫的势力急速膨胀,但没有专属的羁押审讯权,就好似没牙的老虎一样。

可不管如何谋求恢复洪武朝早期时的锦衣卫,都会有人以不得违背祖制为由,群起把建言给压制下去。

本身朱高炽很不喜欢锦衣卫,早年京城每次掀起的腥血雨,都是锦衣卫一手参与的,可惜锦衣卫对他来说又必不可少,不然就得时时刻刻寝食难安了。

大牢里,茹瑺神色平静的跪坐在破席子上,身前是一杯云雾茶。

他不时对身边灰心丧气的官员们说笑几句,鼓舞下士气,相对于其他人担心自己的前程,已经半退休的他丝毫不在意。

历史上朱棣在位,茹瑺也是以相同的罪名被下了锦衣卫大牢,因永乐大帝秋后算账的狠辣手段,就和大多数建朝臣子的凄惨结局一样,茹瑺绝望之下让儿子买来毒药,在牢里服毒自尽了。

如今则是洪熙皇帝在位,茹瑺自是不担心什么,顶多丢官罢职财产被抄没,哪怕是全家被贬斥到广西河池,走到哪都会有官员帮衬一二。

四十多岁的桂达暮气沉沉的靠着冰冷墙壁,他是最后一个被点名抓进来的,被抓的那一刻,升官发财已然成了泡影。

不升官也罢了,就怕丢了官,在牢里再拖延一年半载。利滚利的欠债拿什么还?就算老婆儿子及时把宅子卖了还钱,可到时身无分一大家子人,喝西北么?

“唉!”桂达想到这儿叹一声,自言自语的道:“天无绝人之路。大不了举家投靠侄女郡主去。总得赏我全家人一口饭吃。”

乾清宫里,朱高炽和茹瑺的猜测一模一样。皇帝不愿背上滥杀大臣的骂名。

朱高炽对徐灏说道:“秦王一脉已经不成气候,可惜晋王府,朱济熺一直对朝廷心怀不满,却什么把柄都找不到。”

分封藩王在帝王眼里。算是朱家天下的根基所在,所以即使是削藩也要削的春雨润无声,夺取兵权也要让各地王府保留最起码的影响力,而朱允炆的前车之鉴,也是朱高炽的最大顾虑。

徐灏则没什么顾虑,貌似藩王的危害在几代后就被彻底解决了,就是威胁是没了。却成为明朝的一大负担。

徐灏还知道因生母被殉葬,朱济熺的弟弟平阳王朱济熿一直在谋求复仇,朱高炽在耐心等待着时机,因此朱济熺早早晚晚都会落得个被圈禁的下场。

而对王叔谷王朱橞。朱高炽采取的对策和齐王一样,任其在封地里搅得天怒人怨,然后名正言顺的下旨捉拿。

只能说在明朝这样封建达到空前的大中央王朝,出了一个燕王已经够逆天了,这还是占了天时地利人和的情况下,其他藩王既没那个运气也没那个能力。

陪皇帝聊了一会儿,徐灏出来途经渊阁的时候,见到了灰头土脸的杨士奇,解缙也是脸色蜡黄,但是这些位才华横溢的大儒们一个个精神极佳。

徐灏惊讶的道:“不是以这儿为家了吧?”

杨士奇笑道:“洪熙大典虽说初步整理出来,可是还有好多事情要做,过节无非是人情上的往来应酬,何如埋头在山书海里呢?此乃我辈之生平夙愿。”

解缙手里攥着一本珍贵的春秋孤本,笑而不语,一脸的满足。

徐灏很是佩服,这才是脚踏实地做问的人,说道:“编纂大典诚然是举国盛世,青史留名也是对诸位大人辛勤公务的褒奖。但我希望大人们能明白,书籍绝非仅仅是珍藏在朝廷里的重器,而是先贤为了开启民智,使之国富民强的知识瑰宝,取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平凡的明穿日子】最新更新章节〖第五百三十四章 八股〗地址https://m.zuimeng.net/0/33/5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