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40挑人(1/3)
满人自始为内陆民族,马上夺得天下,所以大部分满人根本没有海外概念。到了康熙朝,也就是因为平台所以才让他们沾了一点儿大海的皮毛。即便是平定台湾,康熙也用的是内河水军。至于船,明代过后,大清在造船业上也就停滞不前了。
素皑和胤禩商量了又商量,觉得在这方面还是应该两手抓。咱们自己要造船,当然也要“学习”别人先进的东西。这时候世界上最为先进的航海技术均掌握在大航海时代崛起的葡萄牙、西班牙,以及后来崛起的英国和法国等国手中。康熙根据素皑之前的怀疑已经在秘密组织小股探测队出海探查了。目的就是摸清这几十年来那些频频骚扰我国边境和周围国家的洋人打的什么主意。
可是建水师的问题又和开海禁是分不开的,两者之间的联系类似于“鸡生蛋,蛋生鸡”,缺一不可。既而开海禁,通贸易这点也在朝堂上掀起了阵阵波澜,说什么的都有,奇怪的是大力赞同和大力不赞同的人分成了两拨,赞同的人以李光地,陈廷敬,明珠,高士奇等为代表,不赞同的人以索额图,熊赐履,郭琇等为代表。但是尽管两派的人因此吵得不可开交,当康熙抛出第三点时,他们就再也没心力去关心一二点了。整军务许多大臣都没有意见,有意见的在于置旗人!
这一点下去,可说一石激起千层浪,尤其是在满洲贵族中掀起了轩然大波。要知道旗人的生计问题早在顺治年间就有人提出,这些年旗人不事生产,吃穿共给均有朝廷出钱,不经商也不务农,导致在京旗人整日无所事事不说,军队里吃空饷等情况也屡见不鲜。自康熙禁圈地以来就更严重了,甚至还出现过有旗人家里实在过不下去而卖儿卖女卖老婆的。现在,康熙明确提出了整治,对于许多人来说都是好事,无论满汉。但是对于满洲贵族来说,就不见得了。整治旗人,修改老祖宗留下的规矩必定会触动一部分人的利益,所以在满洲大臣里面,反对的浪潮一波高过一波。
其实康熙在此时把这三点一一抛出也是有他的考虑。这三点,在他心里,不仅仅是素皑提出了,他以前也曾经细细思索过。除了对开海禁不太赞同外,其他的也都是他本来就打算做的,不过是时间的早晚而已。可是素皑的话,却给了他一种前所未有的恐慌感。康熙也是人,又不能预料到未来会发生什么,所以在治国的问题上,尤其是大方针上,也是摸着石头过河。现在有人斩钉截铁地告诉他,八旗再这样下去,衰败是必然的。所以,康熙也就打算花上大力气来整治了。因而他把素皑说的三点一一抛出,一二点必定是会有人反对有人赞同的,但是一旦旗人的问题出来朝廷上讨论的声浪就一定会盖过一二点,所以让第三点给一二点打掩护,让出头的满大臣给默默做事的汉臣打掩护,从而让三件事都能够顺利打开局面,康熙也算是用心良苦了。
这几件事的发生,把康熙二十四年的开头搅得天翻地覆,一时之间,朝廷上下几乎个个都成了辩才,逮着这些事儿的某一件,总要拉上人辩辩。即便是在朝议之时也不例外。康熙也刻意不拘泥他们,毕竟这些事也不能听素皑一家之言,众人各抒己见才是最好的。管它有理没理,先说来听听。
而在这个时候,素皑却重翻旧账,趁机向康熙提出在台湾建省的事情。
台湾光复以后,康熙就打算在台湾设府、县,隶属福建行省。好在康熙在宣布之前还跟素皑提了一下,没想到她却坚决不同意。
在素皑看来,台湾非常的重要,北通东海,南接南海,扼守着西太平洋航道的中心,进可攻防日本南海,退可守华夏大陆,更是未来海上往来贸易的枢纽,无论是地理位置,还是军事战略位置都属首屈一指的重要。但是在古人看来,那也不过就是个偏安一隅的小破岛罢了。
所以素皑的意思,是划台湾为单一行省,设巡抚等省级官员以及建省级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熙朝帝姬传】最新更新章节〖正文 40挑人〗地址https://m.zuimeng.net/18/18280/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