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控蒙之策(1/2)
,如遇到内容乱码错字顺序乱,请退出模式或畅读模式即可正常。魏忠贤上报上来的事先压一压,不急,这种事必然牵扯了很深的利益链条,得慢慢扒。 先说北庭都护府的事,就目前来说,北庭都护府还只是一个概念,因为没有落实下去。 不可能天可汗一句话,草原的部落首领们就真的凝聚起来了,要是治疗国家如此简单,古今中外哪还有那么多破事。 回到帝国大战略的格局来看,大明建国对北方游牧民族的政策采用了自秦汉以来的羁縻政策。 所谓羁縻,“羁”就是用压力加以控制,“縻”就是以经济和物质利益给以抚慰。 就是这样,从秦朝开始到明朝,中国对周边少数民族都是这么玩的。 通俗一点讲:以夷制夷。 例如朵颜三卫、曾经的关西七卫,指挥使是大明臣子,但都是部族首领,在本地有统治地位,所谓的民政、军事权、司法权三权都在部族首领手中。 部族首领只需要按时朝贡。 这就是东方世界自古以来的朝贡体系。 朝贡体系的好处就是,安抚周边,维护和平。 但最大的弊端就是,对他们的控制非常薄弱,周边蛮夷一旦出现强势的首领,就会出现乱象。 为了进一步减少蒙古对边境的威胁,大明朝执行了在蒙古草原去中心化的大战略。 即以武力威慑,然后将蒙古各部分化出来,减少蒙古的战斗力。 眼下蒙古为何各自为政,其实就是大明开国以来的战略战术实施所至。 但最大的问题来了,蒙古的衰弱,催生了另一个强大的敌人:建州小奴,努尔哈赤! 努尔哈赤开始利用蒙古各部分裂的局面,对蒙古各部各个击破,吞并蒙古,来对明朝施压。 历史上就是这么玩的,效果非常好。 如浏览器禁止访问,请换其他浏览器试试;如有异常请邮件反馈。 在这种大的国际形势下,穿越者崇祯要费尽心思去草原,才提出了中心化蒙古各部的战略威慑方案。 所谓的草原中心化战略就是在草原设置都护府,如汉唐那样,在军事上开始严控蛮夷。 要这么玩也可以,得有两点: 一、强大的军队。 二、很多钱,因为军队需要钱。 至于钱这种事,在正统历史上,是压垮崇祯皇帝的最大的因素。 但这位穿越者崇祯,呵呵,有一百种方法生钱,而且会越来越多。 钱不是问题,最重要的是战略执行人。 杨嗣昌,西北三边总督杨鹤之子,万历三十八年进士,现分巡河南汝南道,加右参政。 被崇祯调回京师陛见。 杨嗣昌长相清瘦,看起来精神头十足。 在历史上,他是一位比较优秀的战略操作家,干活比较接地气,不浮夸,喜欢玩实在的。 只不过崇祯元年,他还没有入主中枢,没有进入大明朝诸公的法眼。 “微臣参见陛下。” 杨嗣昌心头颇有些疑惑,突然接到皇帝的召见,不知为何,问及他人,也是一问三不知。 不过听闻天子最近在草原征虏,击杀林丹汗,此真乃不世之功也! 他心潮澎湃,内心激动,被天子的这份豪情折服。 这是他第一次见到崇祯,他能感受到这位少年天子身上散发出来的锐气、蓬勃。 “杨爱卿免礼。” “多谢陛下。”杨嗣昌起身,偷偷瞥了一眼。 崇祯背后有一张地图,上面是九边、草原、辽东战略地图。 “杨爱卿,你的《地官集》朕看了,写得非常好。”,如遇到内容乱码错字顺序乱,请退出模式或畅读模式即可正常。 地官集是杨嗣昌写的一本书,主要是为官治理地方的方法论。 实际上崇祯知道瞥了一眼,根本没有仔细看。 但为何要专程提出来呢? 御下之术! 下属是要经常表扬的,要鼓励他们,人家才有归属感,才愿意跟你这个领导死心塌地干。 “天子盛赞,微臣铭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重生大明当暴君】最新更新章节〖第103章 控蒙之策〗地址https://m.zuimeng.net/404/404488/103.html